第 16 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兩人一人一匹快馬,第二天午後才到縣衙。
縣衙賬房處排了兩個長隊,都是來領賞銀的,王志帶蔣鷺從側門進了縣衙的後院,老管家領著他們往裡面堂屋走去。
陳先平一見蔣鷺笑著迎上去,“可算是等到你了。”
“陳大人。”蔣鷺朝他拱手,本來還要跪下磕頭,被陳先平制止了。
老管家和王志下退下,婆子給蔣鷺上了一盞茶,等人走後,陳先平才說,“這次賞銀是英王的人運來的,走前特意留了話,說劉千冰的撫恤銀兩直接交給你,由你帶去給他的家裡人。”
“是。”
桌子上有個木箱子,陳先平推給他,“你得了賞銀百兩、黃金十兩,劉千冰的撫恤銀和軍餉,一共五十七兩,這裡一共有一百五十七兩銀子和十兩黃金,你清點一下,若無問題,便在這張字據上簽字蓋章,再把符牌交給我。”
蔣鷺清點完以後,從荷包裡拿出兩張符牌遞給陳先平,然後在字據上簽字按手印。
陳先平把單子收起來放到一旁,撚著花白的胡須恭賀他,“聽聞你成婚了,恭喜。”
“多謝陳大人。”
“此番前來,我有一事要與你商量。”
與王志所想一樣,陳先平確實是要邀請蔣鷺到縣學裡上學。
縣學是陳先平二十年前創辦的,請了外縣的幾名先生授課,至今出了四十多名童生,十二名秀才,蔣鷺當年考童生時,在此學過一個月。
陳先平知道蔣鷺家境還不錯,在學業上也十分有刻苦,便在他考中童生後跟蔣遊商量,讓他把蔣鷺送到縣學裡來繼續讀書,不料蔣遊直接拒絕了。
不久後他聽聞蔣鷺被送去西約坊學武術去了,蔣遊還親自上門跟他解釋,道蔣鷺自己不想學,以後想從軍,他聽後嘆了句可惜便沒再關注。
三年後朝廷徵兵入伍,蔣鷺本不在名單上,卻替了大哥的名額非要從軍,他只當蔣遊沒有誆騙他,蔣鷺確實有從軍的志向。
一年前他去榮山村找榮樹河商量賦稅一事,偶然說起了蔣鷺,他這才知道原來蔣鷺是個喜愛讀書之人,當年也是礙於父母才參軍,他本就有愛才之心,聽後悔恨不已。
此番蔣鷺歸家,他差人去請,卻得知他與父母鬧翻分了家,現住在榮山村,趁著朝廷發放賞銀之際,便將此想法同他說了,他原以為蔣鷺會同意,結果他拒絕了。
“你不想參加科考?”
“陳大人,並非如此,科考我要參加,只是不在縣學裡學。”
岷縣轄下幾個村鎮,自朝廷開放科舉以來,只出過一個進士,沒等到放官,同人爭鬥被人一棍子敲到腦後打死了,自此過去三十年,岷縣只出了三個秀才,縣裡讀書人少,成才之人更是少之又少,蔣鷺若想繼續科考,縣學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陳先平:“你是要去江城書院求學?”
挨著岷縣往南走有一個江城書院,歸龍山縣管,近幾年因為出了三個進士,吸引了不少周邊的村民前去求學,若蔣鷺有此打算,陳先平能理解。
“不,我就留在村裡,在村裡的私塾讀書。”
陳先平不解,“榮山村的私塾確實不錯,可授課的老師也不過是個秀才。”
還是個考了二十年才考中的秀才,這樣的一個人,書本或許讀得紮實,給村裡孩童啟蒙還行,真要教學子科考必然不成。
“若我真有讀書的天分,不管在哪裡讀書求學都是能考上的,若沒有,即便去了縣學去了江城學院也未必能中。”
陳先平不喜歡勉強人,他見蔣鷺心意已決,心裡很可惜,又覺得他想靠在村裡私塾讀書就考上秀才有些痴人說夢,以為他有些呆傻,便不再說什麼,讓他把銀子收好,回去的路上警醒些。
蔣鷺到岷縣路上騎了馬,回程時帶著一箱子銀錢,以防萬一特意在馬行租了一輛馬車,馬行會提供一名車夫和三頓幹糧,一共一百五十文。
這幾日因著朝廷賞銀的到來和年關將至,岷縣較往常更熱鬧,越是人多繁雜,偷摸盜竊之事越是頻發。
車夫是岷縣人,一路上跟蔣鷺講岷縣這幾天發生的偷竊案,讓蔣鷺有了幾分防備,他見車夫一路順著官道往南,速度也越來越慢,他把裝銀子的箱子放到在集市上採買的一堆貨物中,本來不搭腔的他,開始跟車夫說起戰場之事。
車夫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叫幾聲好,天黑時,馬車停在林邊的林記茶坊。
這茶坊是周圍唯一可以歇腳之地,停了一排的馬車、轎子,三十文一晚,包晚餐、早餐和馬匹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