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還有一百畝公田,是專門用來給村裡人繳稅的,農忙時各家都有人去種,村民種的地多半留了種和供自家吃。

村裡人團結,誰家家裡有事也會幫扶,所以大家日子過得都算不錯。

而男女不同席則是從前朝傳下來的風俗,大家都習慣了,也沒誰主動去改變,不過這些年村裡嫁娶、入贅了不少外村人,這風俗也有不遵守的,也沒人在意。

盛屏有個疑問,“相公,鹽井是官鹽吧?”

“是,鹽井開採的鹽大半歸公,小半私售,只在周邊的幾個村鎮售賣,價格略低於官鹽,不過出了岷縣如有發現榮家井鹽便算是走私。”

怪不得蔣鷺平常用鹽並不見得多珍惜。

毛毯縫合好以後,盛屏搭在鵝絨被上,比起棉被果然輕巧且暖和了許多。

她指著梳妝櫃旁邊的空地,“相公,那裡空著,不如做個躺椅,有時累了也能躺在上面歇息。”她是覺得動不動就躺床上不太好,現在也沒有沙發可坐可躺。

“行,不過得等到年後。”

盛屏點頭,“這是自然,忙了一年,總要有幾天休息的日子嘛。”

晚上蔣鷺用蘿蔔、冬筍燉了排骨。

這裡的調料雖然只有鹽、姜蒜蔥和花椒,但燉出來的菜味道卻很鮮美,吃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清淡是清淡了點兒,但足夠健康。

以前吃飯蔣鷺都去堂屋,這一天倒是為了她把飯菜都端到了臥室。

門留了條縫隙,邊上放著個爐子,上面燒著水,升起的白色霧氣在屋裡蒸騰向上,一整間屋都很暖和。

爐子裡放的也不是柴火,而是沒有煙霧和味道的煤炭,燒過以後就是一抔灰,幹幹淨淨沒有一點兒雜質,這是上好的煤炭,就是在現代估計也不便宜,盛屏不知道蔣鷺從哪裡弄來的。

清晨,盛屏睡到自然醒,房間有淡淡的荷葉清香,她穿好衣服出門,看到廚房煙囪有煙霧飄散。

蔣鷺正在燒火,抬頭看到盛屏,“怎麼不多睡會兒?”

盛屏無言,她沒有表,看不到時間,不過今天是個大晴天,從陽光來看估計已經快到中午了,她哪裡還睡得著。

“做的什麼飯?”

“白米飯,菠菜蒸蛋,豆腐鯽魚湯。”

聽到豆腐,盛屏喜道,“我好久沒吃豆腐了。”她以為這裡沒有。

“村裡有人做豆腐,只是前些天摔斷了腿,這幾天才好,豆腐坊今天開業,後面還會有豆皮、豆幹,到時候我們買些回來,過年吃。”

“好呀好呀,我可喜歡吃豆腐了。”

依然是在臥室吃飯,盛屏覺得不必這樣,她昨天休息了一天,身體已經好全,但蔣鷺卻不這樣想。

“早上我去了趟榮二叔家,問了劉二嬸女人小産後養護的事情,她說保暖很重要,你本來就怕冷,日後用餐就在屋裡吃,門口放個爐子,也能暖和些,我還找榮五叔要了兩個水袋,晚上睡覺時灌上熱水,你放在腳邊和後腰處,這樣全身都會暖和。”

盛屏點頭,飯後她看到了蔣鷺說的水袋,是用動物皮毛做的,外面是白色的毛,摸起來很柔軟,跟現代矽膠做的觸感很像,水袋邊沿有縫合的痕跡,但並不漏水,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下午蔣鷺端了紅糖荷包蛋給她,“劉二嬸說了,紅糖荷包蛋是女人生産以後補氣血吃的,你現在也算是氣血虧損,以後每天下午給你煮一碗。”

看著碗裡的兩個荷包蛋,盛屏希望那三隻老母雞爭氣點。

晚上蔣鷺又端了一碗熱騰騰的雞湯給她,“劉二嬸說,老母雞滋補,你多喝幾碗。”

盛屏默默給那三隻老母雞點上蠟燭。

碗裡有紅棗、枸杞、蓮子,就是沒有一塊雞肉,她在蔣鷺殷切的目光下喝了兩碗,滿嘴都是老母雞的油香味,照這個補法,不出半個月她能胖十斤。

這天上午,蔣鷺在菜地裡除草,盛屏在拔蒜苗,昨天她點了菜,要吃蒜苗炒豬肝,這幾天村裡殺豬的人家多,每天都能買到新鮮豬肝,一早蔣鷺就去村裡買了半籠。

蒜苗長得快,這時雖然有些嫩,但已經能吃了,盛屏拔了一把,放到籃子裡,又學著蔣鷺把蘿蔔地的野菜拔了,旁邊的香菜長得也不錯,等到過年時正好能吃,香菜外面的一點地,種的是野蔥,是她特意讓蔣鷺去外面挖回來種上的。

這裡的蔥又小又細,蔥味也淡,不如野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