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查回到羅爾夫堡外的‘家’,一座行軍帳篷的時候,身後多了一個小跟班,雙手還被一捆粗亞麻繩子捆著,另一頭提在波爾查手裡。

他的父母看見後,絲毫沒有對波爾查如此對待一個年輕女人感到不道德,反倒露出老來欣慰的笑容。

“太好了,這下我們家裡又多了一個能生養的。”

波爾查的老母親開心的說道,還上手摸了摸那個面色呆滯,破舊哥特式女僕裝包裹的胸部和屁股。

波斯領主因為希臘人的緣故,對歐洲文化十分嚮往,就連城堡裡的女僕著裝都仿造歐洲的哥特式。

就是那種黑白帶蕾絲花邊,頭上有著可愛髮卡的服裝,當然,款式肯定沒有李察上輩子那個時代暴露。

裙襬都是過膝蓋的。

當然,有的時候考慮成本,會對衣服款式進行一些縮減,比如說沒有蕾絲花邊……

波爾查作為前三名登城的‘前鋒營勇士’,不光榮升為十夫長,還得到了下士軍銜,優先挑選了一位領主府年輕女僕給自己生孩子!

這待遇在前鋒營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值得一提的是,軍銜制度也是李察發明出來的,或者說他從前世記憶裡搬運出來的。

對這個時代的人解釋,就是榮譽頭銜,軍銜高了就是爵位!

當然,西亞自由軍還沒有地盤,現在談爵位就是畫大餅,缺少信譽基礎。

李察設定的軍銜制度很簡單,下士、中士、上士就是十夫長一級的軍銜。

畢竟前鋒營裡那麼多十夫長,總得有個高下吧。

不然在戰鬥中,上級陣亡了找接手的長官都困難,誰也不服誰。

軍銜制度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讓大家明白誰在軍隊中的地位更高一等。

對西亞自由軍而言,軍隊地位的高低就是身份的象徵。

士官往上自然是尉官,到了這一級就是真正的軍官了,最低的職務都是副百夫長。

尉官軍銜分別為少尉、中尉、上尉。

百夫長和副百夫長這些職務,都在尉官軍銜的授予序列中。

少尉相當於副百夫長,中尉相當於百夫長,上尉相當於資深百夫長,或者地位較高的百夫長。

軍銜在西亞自由軍中決定了晉升的天花板。

比如說波爾查這個十夫長,他要想晉升副百夫長,首先要把自己的下士軍銜晉升為中士、上士。

到了上士之後才有機會晉升為少尉,擁有少尉軍銜後自動獲得副百夫長職務。

不過想要成為中尉百夫長,就要等擴軍或者上級調任、陣亡了……

西亞自由軍和其他軍隊一樣,成為副職比成為正職要簡單得多。

至於校官那就是五百人主級別了。

校官分別為少校、中校、上校。

名稱定的簡單,也是為了讓前鋒營的文盲士兵更容易理解。

跟百夫長職務一樣,少校軍銜自動晉升為副五百人主,中校為正五百人主,不過上校軍銜有變化,能自動晉升為副營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