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市場

陳敏和王靜怡如何解釋吳袖逸不關心了,重要的是比她預計的時間晚了一小時出發,時間已經不夠了,幸虧傅高明借來兩輛腳踏車。

外面忽然下了小雨,他們也顧不上避雨,一路上她們騎的飛快,冒雨趕到杏溝村。

遠遠就看杏溝村的大戲臺前人山人海,過年都沒那麼熱鬧,人人喜氣洋洋。

不時的有人抱著裹了雨布的榛蘑來戲臺前排隊,自己淋濕了都顧不得。小心翼翼的護著懷裡的榛蘑生怕淋濕了一點。

戲臺帶頂棚,排在前面的人好不容易進了戲臺範圍,才能鬆口氣。

長長的隊伍拖出個大尾巴,隊伍頭一直連到戲臺上擺著大條案前,王爺爺坐在條案後手持毛筆正在奮筆記錄著。條案旁邊擺著個大秤,來一個人王爺爺就讓人把榛蘑放在秤上先稱下毛重。

王奶奶和幾個老姐妹席地坐在高高的戲臺上,把稱重完畢的貨物依次倒出來檢查,檢查的非常仔細,七手八腳的把小的碎的挑出去,剩下完整的漂亮的榛蘑。然後重新去包裝稱重,稱重完畢統一裝袋。杏溝村村長親自守著最後一臺秤,給村民發放實際重量和姓名的紙條,最後回道王爺爺的條案前憑條結賬。

所有流程檢查完畢才送到後面倉庫存放起來。

小的、碎的不符合標準的榛蘑已經在雨布上堆成了山。

看吳袖逸來了,正在收榛蘑的兩位老人慌忙迎上來:“袖逸丫頭你們來了!你要的榛蘑我們都給你收齊了,一會你看看賬本吧。”

吳袖逸微笑著回應:“王爺爺王奶奶,你們辛苦了。”她蹲下身子,輕巧地拿起一把榛蘑,榛蘑散發著濃鬱的山野氣息。

“鶴翠嶺的榛蘑長得真不錯,個頭大,顏色也鮮亮。”吳袖逸贊許地說,她知道這些榛蘑是村民一季辛勤勞作的成果。

王爺爺笑呵呵地回答:“是啊,鶴翠嶺土質好長什麼都旺,而且今年雨水足,山裡的蘑菇長得特別好。本來是豐收季,我們採了這麼多,大家都等著換錢過冬,沒想到今年反而賣不上價,我們原以為只能留下當口糧了,正發愁呢,幸虧你幫我們找銷路。”

王奶奶抹著眼淚說:“村裡人別提多高興了。大家夥兒拿了錢這個冬天就不愁了,心裡都踏實多了。袖逸丫頭你是我們的福星,是你救了我們啊。”

吳袖逸微笑著擺了擺手,說道:“王奶奶,您別這麼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杏溝村的村民都是我的恩人,看到村裡人能過上安穩日子,我也開心。”

王爺爺說:“好多村民都說要當面感謝你。”

吳袖逸不願意出風頭:“大家心意我領了,我們還是先到倉庫看看吧。”

王爺爺連連答應,引著吳袖逸來到後面倉庫。

倉庫內榛蘑整袋整袋的碼放在一塊搭了地臺的空地上。

吳袖逸和傅高明郝樂開始分開抽查。

他們開了最外面的幾包上下翻著檢查,榛蘑品質都不錯,吳袖逸很滿意,她也信任王爺爺一家的人品。要是抽查合格她就不用全部檢查,這樣就能把耽誤的時間追回來。

隨著他們拖拽搬動,壓在內側的其中一個袋子漏出一角來,奇怪的是這個袋子顏色比其他袋子偏深,摸著也有點潮濕。幹貨是最忌諱潮氣的,山裡人不會不懂這個禁忌。

“王爺爺是不是剛才雨來的急有些袋子淋濕了?”吳袖逸不解的問。

王爺爺笑著搖搖頭:“絕對沒有,我們從早上就在戲臺上收榛蘑。戲臺有頂棚能避雨,何況村民們都懂,都一路加著小心呢,有問題的我們都不要。”

這就奇怪了,倉庫很幹爽,吳袖逸剛才看了半天也沒發現戲臺上有任何濕的地方,那怎麼會有濕袋子呢。

吳袖逸指揮傅高明和郝樂幫她搬開其他壓著的袋子。隨著搬動更多似乎淋了雨的濕袋子漏了出來。

王爺爺也是一驚,眾人七手八腳的開啟袋子,不光外表袋子濕噠噠的有問題,裡面的貨物也不對都是些黢黑幹癟的榛蘑,聞味道也沒有榛蘑香,反而一股陳年黴味,有些傘柄和皺褶處已經長了各色黴菌。

好的榛蘑應該是傘蓋飽滿,莖部堅實,顏色均勻,沒有斑點和黴變的跡象。這些榛蘑明顯不合格。

王爺爺不敢置信的抓起一把黴變的榛蘑:“這!?這怎麼回事!”

吳袖逸也是心裡一沉問道:“誰負責運輸和倉庫碼放?”

王爺爺:“我大兒子。”

正說著王曉光爸爸揹著兩大袋子榛蘑走進來,王曉光跟在他身後小心翼翼的幫他扶著袋子,王曉光爸爸揮汗如雨的把榛蘑袋子卸在空地上。

王曉光爸爸擦了把汗,抬頭正看見他們,滿臉笑容的對王爺爺說道:“爹,所有榛蘑都檢查好了。一會車來了我和幾個弟兄就開始裝車,大家一起動手十分鐘就裝完,保證不耽誤事。”

王曉光探出頭來,看著她們兩人一驚:“吳袖逸?傅高明?你們怎麼來了?”

吳袖逸同樣驚訝:“王爺爺是你爺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