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笑死人的統計(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就要說起在古代,或者窮人家來說孩子六七歲就可以算作勞動人口了.
要知道這時候可是十二三歲就成親,生兒育女當爹孃的,就可能要養活一家人的.
四五歲在後世還吃奶的孩子,這時候很可能就跟著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裡養著牲畜的可能還要去割草餵養了,五六歲孩子餵牛的鄉間地頭也不會少見的.
有人可能會說二十年了,很多人都變成老人了,也不能算在勞動人口裡了.這個問題,咱先不說古代窮人家的老人只要能下地就一定會幹活這樣的話,單說古代人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就知道古代基本不存在人口老齡化問題.
三十多歲就能自稱老夫的年代,說什麼老了幹不動活就純屬扯淡的,這樣的人能有多少,屈指可數.
所以,二十年的蓬勃發展讓大唐增加了相當大一匹勞動力.人多力量大,正是有了這樣的人口紅利,這些可以算作勞動人口的孩童,大唐才能往草原,高原遷徙人口.
中原腹地的人們不會願意到草原,高原這樣的蠻荒之地,但對於邊境苦寒之地的人來說,可以獲得遠比在原籍多的多的土地,還能享受到五年免賦稅徭役的優厚政策,朝廷還發放一年的口糧,足以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從頭髮展了.
人離鄉賤?
要是本就生活不易,本就賤命一條,還在乎什麼離不離鄉.
高原人口不多,加上只佔了原吐蕃的一多半疆域,多半個高原上只需遷徙人口二十多萬就足夠了,就按一家四口算,差不過也就是五萬戶左右.
說起高原人口來還鬧了個大笑話,大唐朝中統計是按照吐蕃大概兵力算的,說吐蕃有三十萬左右的常備兵力,按十比一來算,起碼有三百萬人口.
大唐所佔治下應該有一百五十多萬,所以要遷移五十萬百姓才剛剛夠起到作用.
然後很多朝臣都開始反對了,說一下遷徙五十萬人代價太大,靡費太多.
李承乾到大牢裡和武元慶說起的時候武元慶差點沒笑噴了.
三百萬?戶部的官員都是豬嗎?就吐蕃那高原環境,那奴隸制社會的生活水準,能有那麼多人口嗎?
三百萬,這尼瑪比被大唐滅掉的東突厥帝國人口還要多,東突厥最後算下來人口也不過百萬人不到.
就敢懟的李世民簽下了渭水之盟,敢懟的從東邊的高句麗,到西邊西域,吐谷渾臣服於突厥了.
吐蕃要有三百萬人,還不得把周邊國家全給滅了啊.
[.]
喜歡夢幻初唐請大家收藏:()夢幻初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