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被嚇到的楊氏(第1/2頁)
章節報錯
午飯後,武元慶回到自己的屋子小睡了一個多小時。等到太陽不再當空,爬起來,喊來下人牽來騾子,在自己的院子裡把曲轅梨裝好。
武元慶準備在自己的院子裡開出一片地來種玉米,土豆這些東西。
他的院子實話說是不怎麼適合用來種玉米這些東西的。一來這院子的地比較瓷實,畢竟之前都是種的花花草草的,二來也是因為住的是他武元慶,所以下人們也不可能說是給這些花花草草施肥太多,不然那味兒也讓人受不了。沒有充分的施肥增肥,這種地肯定是有挺大影響的。
玉米這些東西實在是太珍貴了,萬一種不好,顆粒無收武元慶就要哭死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種子太珍貴了,武元慶實在不放心種在別的地方。他覺得還是自己每天看著比較穩妥。
所以雖然他的院子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最安全的選擇。
不過好在總算之前有種的花花草草,地也不算是完全初開,而且下人們也有打理,小小施肥也是有的,總算不是開荒地。
武元慶一邊讓下人們去收集馬糞牛糞這些肥料,一邊叫來弟弟武元爽,兄弟兩個把院子梨出來好大一塊來。
種子其實沒多少,如果按正常間距,其實完全不需要這麼大一塊地。不過現在是唐朝初年,剛剛經歷隋末戰爭,全國的人口都沒多少,據不完全統計差不多才200萬戶,每家五六口子人,也才一千來萬。唐朝這麼大的面積,這麼點人,不愁沒地種。更別說武元慶他們應國公府了。
就在上午武元慶還剛剛贏了一千畝地呢。
武元慶把地開的大大的,後世他們家會在儘可能允許的距離內,種儘可能多的苗,那是因為地少,現在沒有這個必要,更別說玉米這些現在種的都是為了做種子的,可不能馬虎。
我、所以武元慶想的是把每株之間的距離拉得大大的,這樣可以避免禾苗之間搶奪養分。
武元慶開地選的是深梨,這樣可以儘可能的疏鬆土壤。梨好了地,下人們找的糞肥也送了過來。
先整塊地適量的揚撒了一遍,然後用耙平整了一遍。然後再次開始犁地。
這時候楊氏和大丫二丫聽到訊息也跑了過來。聽說武元慶要種地,都很好奇,大丫二丫覺得很好玩,都想要動手試試,武元慶可不敢讓她們來弄,不過母親楊氏倒是可以。
這是極其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等以後這些農作物推廣開來的時候,絕對會在史冊上留下深深一筆的。而現在參與的他們也會為此名垂青史的。
武元慶把間距,這些注意事項告訴楊氏。然後武元爽掌握騾子控制方向,武元慶掌握曲轅梨控制犁地的深淺,楊氏在後邊把弄好的玉米種子,按著差不多一米一株的間隔滴著。
玉米在後世的武元慶的老家那,基本都是用的耬車,不過現在種子本來就不多,用不到耬車,再者人親手滴子也更好控制間距。
三百多個玉米種子種完,就用去了一半的地。然後種的是紅薯,紅薯的苗已經育好了,把幾十株苗同樣按一米左右的間距種下,這次種的比玉米的深了不少。種完紅薯,接著種花生,種子也是提前泡好了,直接種的。這三樣佔去了三分之二的地,剩下的三分之一武元慶是給西紅柿和辣椒留著的。至於南瓜,武元慶直接種在了地邊,這種東西產量高,對地的要求卻不太大,地裡能種,地邊也能種,荒坡上也能種。
武元慶按著前世的記憶,直接種地邊,這東西喜歡瘋長,種地邊也好打理。
西紅柿和辣椒需要育苗,等育苗成功,再移栽比較穩妥。武元慶讓人準備了好幾十口的大缸,兩個大缸放屋裡,用來西紅柿和辣椒育苗,剩下的一排排的擺在院子裡,用來種土豆。
比起紅薯來,武元慶更看重土豆,畢竟前世他們家可沒怎麼種過紅薯,頂多開一小塊地種上一點,熬粥的時候放點而已。
土豆就不同了,他們家一年中一半的時間就是拿土豆當蔬菜吃的。吃米飯炒土豆絲,吃麵不是土豆絲的哨子,就是土豆塊豆腐丁的哨子,要麼就是漿水土豆絲,反正一年四季都離不了土豆。
土豆也好種,不用專門育苗,只需要把土豆按著芽眼切成塊,丟到梨開的地行裡,然後覆上土,壟成堆就行。
往水缸裡種更是簡單,放進施好肥的土,然後挖個小坑把土豆埋進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