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艱苦的相持戰(第1/4頁)
章節報錯
1954年春,困守奠邊府的一個法軍士兵在掩體出口觀察
法軍“坑道”引起注意
前方鏖戰正酣,美英法三國間信使交馳,和戰之爭此起彼伏,小小的奠邊府愈加為世人矚目。
1954年4月8日,武元甲在前線指揮部召集會議,總結第二階段作戰經驗,整頓兵力,準備第三階段的戰鬥。韋國清、梅嘉生與會。
會議上有一初步統計,在第二階段作戰中,法軍傷亡約2300名,雙方傷亡比例為1比1。然而越軍傷員中67是輕傷,不少傷員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重返戰場。
綜合奠邊府戰役的第一、第二階段情況,越軍共殲法軍5000餘名。
越軍的傷亡也不小,特別是法軍的幾次猛烈反擊使越軍兵鋒受挫。讓越軍感到奇怪的是,法軍的反擊兵力怎麼像從地裡鑽出來似的,說到就到了?綜合制高點上偵察兵的報告,好幾位越軍指揮官判斷,法軍在奠邊府中心區修築了綿長的、四通八達的坑道。他們紛紛向中國顧問討教打坑道的辦法。
1954年春,困守奠邊府的一個法軍士兵在掩體出口觀察
坑道戰是朝鮮戰場上中國志願軍熟悉的戰法。4月初,中國軍事顧問團接連向解放軍總參謀部彙報“奠邊府法軍坑道”問題,請示打法。
接到來自奠邊府的電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軍官們很有信心。參加過朝鮮戰爭的軍官們都說得出體會,軍中更有長於坑道戰的戰將。4月9日,中央軍委致電韋國清,電文中有一部分專談坑道戰和火箭炮兵的問題:
1.奠邊府敵構築坑道型別及質量如何?坑道一般有多長?石質抑或土質?每條坑道能容納多少人?用榴彈炮能否摧毀?掩蔽部是否即蓋溝?頂有多厚?請詳告。
2.七五無後坐力炮是否已經使用於奠邊府戰場?其效果如何?是否還需該炮?六管火箭炮兵應加強訓練,求得全部使用於下次總攻奠邊府的戰鬥中。我們為幫助胡軍加速六管火箭炮的訓練,決定再派25名熟練六管火箭炮的營、連、排幹部赴越幫助訓練工作。
3.根據朝鮮作戰的經驗,有計劃地派出狙擊手不斷殺傷消耗敵人,收效很大。目前奠邊府之敵僅剩8000人,我如能很好組織狙擊手的射擊,將給予敵人以不斷殺傷,如此也可造成我最後攻殲奠邊府守敵的有利條件。
4.為全殲奠邊府守敵,取得戰役的全部勝利,我應很好地組織炮火,不要吝惜炮彈的消耗,特別在決定性勝利的關鍵時刻應組織濃密的炮火支援步兵作戰,我們及時供給胡軍足夠的炮彈。
5.為幫助越軍解決打坑道和掩蔽部的戰術和戰鬥動作問題,我們已選調在朝鮮作戰有經驗的團、營、連幹部共12人,由第60軍某團團長王子波同志率領,數日內啟程赴越幫助工作。
6.據瞭解,奠邊府的地勢是北高南低,河道由北向南流,請考慮雨季來後是否可以用人工造成泛濫,以水淹奠邊府之敵。如有可能,則請預作研究和準備。
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還向韋國清發了第二份電報,告訴韋國清、梅嘉生:“對坑道蓋溝可以集中炮火予以分段分點逐漸摧毀,特別要充分發揮我伴隨火炮的作用如無後坐力炮、火箭筒、迫擊炮等);敵蓋溝只要攻擊前將其轟塌,切斷一兩段,敵即被前後隔絕而有利於我接近後以連續爆破殲滅之。如能組織力量繞至敵側後分段打擊,同時單兵爆破更好。”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向正在安徽的第60軍某團團長王子波發出命令,要他立即進京受命,帶領有坑道作戰經驗的營、連級軍官趕赴越南。
向奠邊府增派坑道戰指揮員
出生於1922年的王子波是奠邊府戰役的又一個中國見證者。他是河南省新安縣人,父親當過小學教員,把愛讀書的家風傳給了孩子。王子波自幼愛好讀書,到縣裡上中專的時候,抗日戰爭爆發,15歲的王子波投身救亡運動。1938年2月,他和一批同學到山西參加了共産黨領導的青年抗敵決死隊,不久就到韋國清任校長的八路軍隨營學校學習,並在那裡入黨。
抗日戰爭中,王子波成長為著名戰將皮定均麾下的年輕軍官。在解放戰爭中,王子波參加了中原突圍、守衛兩淮和孟良崮等重大戰役。
1951年3月,任團長的王子波率部入朝作戰,參加了激烈的第五次戰役。戰役後,王子波在朝鮮東線作戰,在“三八線”附近與敵方對峙。
1952年秋冬以後,東線志願軍開展“擠陣地”作戰,多以小部隊出擊小陣地。在這些戰鬥中,小部隊襲佔的陣地大多不能守住,因為敵軍的反擊很快,且有空軍掩護,在夜間攻佔陣地的志願軍往往來不及改造工事就遭受敵方的強大壓力,只好退下來。在東線的一個小山頭“方形山”,志願軍先後攻上去11次,殺傷了敵軍,但是都沒有守住。
1953年初春,王子波團投入方形山戰鬥。王子波是一位驍勇善戰又頗具文思的團長,他在進軍大西南征途中寫下的詩後來被編入專集。在“擠陣地”戰前,王子波燈下執筆,寫了一本專講攻堅陣地戰的小冊子,作為本團使用的訓練教材。
王子波首先指揮攻佔一個小山頭的戰鬥。他將戰術確定為“為守一點,攻打數點,將打敵反撲控制在所欲堅守的新佔基本陣地之前”。戰鬥中,王子波所部在攻守中使南朝鮮軍傷亡1400餘人,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為9比1。志願軍司令部為此發出通報嘉獎。
緊接著,王子波指揮方形山戰鬥,出師告捷。他指揮的團攻得上、守得住,威震一方。
戰鬥發起前,王子波將一本他剛剛寫成的關於攻堅的油印小冊子交給軍作訓處處長劉凱。戰鬥結束後,劉凱把小冊子送到了志願軍司令部,“志司”則將它呈送司令員彭德懷。
指揮百萬大軍作戰的彭德懷日理軍機萬端,但仍然饒有興致地細讀了王子波的小冊子。彭德懷讀後大加贊揚,揮筆批示:“只有認真研究情況、總結經驗,才能寫出這樣生動有用的陣地進攻的戰術和戰鬥動作教材)。應當介紹給全軍普遍研究之。”彭德懷還為王子波的小冊子重擬了名字。
彭德懷批示後,志願軍參謀長李達簽署通報:“彭司令員審閱了這個反擊戰術教育講課材料後,極為嘉獎,除將其原題改為《對堅固陣地進攻的戰術和戰鬥動作的教材》之外,並囑令修改,轉發全軍作為臨時戰術教材。”
王子波參加了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指揮部隊在突破敵軍側後、斷敵退路的戰鬥中取得勝利。隨後朝鮮停戰,總參謀部內定,將王子波調回北京,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工作。
王子波於1953年年底從朝鮮返回安徽駐地,軍長張祖諒指定王子波執筆編寫第60軍入朝參戰總結。4月2日,王子波正在軍部作總結彙報,軍長張祖諒接到總參命令,指名王子波率領一個工作組去越南參加奠邊府戰役。
張祖諒親自帶著王子波來到中南海居仁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報到。總參作戰部部長王尚榮向王子波交代任務說,根據前方報告,在奠邊府盆地裡發現了法軍的坑道。對於打坑道,越南人民軍缺乏經驗,就是中國顧問團首長也瞭解得不多。總參謀部決定調你到總部來工作,但是你先要辛苦一趟,立即出發到越南西北的奠邊府去,參加軍事顧問團,解決打敵坑道的戰術問題。
本來,解放軍總參謀部打算要王子波帶上一隊人馬去越南,但是韋國清於4月10日的回電改變瞭解放軍總參謀部的主意。韋國清在電報中對所謂的“奠邊府坑道”廓清疑雲,解釋說:“奠邊府敵中心區域芒清的工事構築是一個母堡,周圍有若幹個子堡連成叢集據點,母堡下面的地下室與掩蔽部以及母堡與子堡間有掩蓋交通壕相通。周圍有坑道、地下室和蓋溝相連,同時與母堡也相連。”
也就是說,奠邊府“坑道”的規模不像以前想象的那麼大,所以韋電說:“目前我方坑道戰問題,有顧問徐成功幫助越軍研究戰術與技術問題,其他顧問暫不必來,只來王子波同志幫助即可。”
於是王子波只帶了一位營長晁尚志,還有一位工兵連長,組成一個小工作組,在王尚榮授命的次日乘坐軍用飛機朝中越邊境飛去。途中天氣狀況不好,飛機被迫在武漢降落。王子波改乘火車趕往南寧,又一路顛簸來到廣西憑祥縣的鎮南關下。這時,王子波病了,腹瀉不止。他休息了三天,未待痊癒就出關入越,揮汗如雨地向奠邊府趕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