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否?請示。

陳子平

1月16日

陳子平的要求得到了完全的滿足。在解放軍炮兵司令部安排下,雲南軍區為這個團配齊了所需的牽引車輛和通訊器材。根據越南戰場的需要,這個團1667人於1953年1月26日起程經雲南河口進入越南,秘密集結於安沛。後因前往西北的道路無法通行,這個重炮團沒有投入上寮戰役。

[1]1993年9月29日,作者在鎮江訪問史國強。

中國炮兵軍官的新使命

1953年夏天,原在雲南宜良任越南陸軍學校即“雲南特科學校”)顧問的馬達衛奉命入越,擔任越軍第351工炮師顧問。

36年後的1989年秋天,馬達衛將軍在濟南無影山住所就當年往事對筆者談了很久:

我去越南完全沒有準備。建國後不久,我從炮兵第3師參謀長任上到沈陽高階炮校深造班學習。1952年夏天,我已經透過了畢業考試,就等著參加畢業典禮了。突然,學校領導找我談話,說已經安排我去雲南,到越軍“特科學校”當炮兵顧問,立即出發。我說:“我還沒考試呢,考完了我就走。”

校領導想了一想,說行,但畢業典禮你是肯定參加不上了。就這樣,我沒來得及參加畢業典禮就趕到了北京。

在北京,炮兵政委邱創成和我談話,說我的任命又變了,是去特科學校當校長顧問,管的攤子大了,不止炮兵這部分了,要把工作搞好。不過,既然你是炮兵出身,要注意幫助越南部隊搞好炮兵建設。他們那裡也要打大仗,沒有炮兵不行。

我乘飛機到達昆明,然後趕到宜良縣鳳鳴村,受到越方黎鐵雄校長和陳子平政委熱情歡迎,我很快就和他們搞熟了。

越方“特科學校”共有五個大隊,第1、第2兩個大隊是一般幹部大隊,第3大隊是團以上幹部大隊,第4大隊是炮兵大隊,第5大隊是通訊和工兵大隊。我自然對炮兵更加關心些,這也是戰爭的需要。當時對越軍炮兵的裝備和訓練比較注重山炮,因為它體積小,牲口可以馱拽。但是後來就發現光靠山炮不行,因為它打不著法軍的重型榴彈炮,幫助越軍組建榴彈炮團的事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訓練這個重炮團主要由雲南軍區炮兵負責,訓練地點和宜良隔得很遠。我明確地意識到,“特科學校”炮兵大隊的幹部學習結束後有許多人將分配在這個炮兵團裡。

1953年這個榴彈炮團入越集結是我主管的,重炮的牽引問題需要解決。過去越軍都用人力抬炮,經常發生一次戰鬥下來,抬炮戰士的脊椎骨被壓裂的事情。在現代化戰爭中,這樣的事本是不應該發生的,它會嚴重影響戰鬥力。

當時,特科學校校長黎鐵雄回國參戰了,政委陳子平來找我,希望我幫助解決這件事。我也就接手和有關部門聯系。最後,我們像過去一樣把最好的裝備交給了越軍,每個連裝備了六輛牽引大卡車、三輛運輸車。我考慮到一旦進入越南戰場零件配備會有問題,又親手造了一張表,為重炮團每個連配備了鉗工床、套筒、扳手、千斤頂,還有備用輪胎。

重炮團裝備完畢以後,我和陳子平一起去了碧色寨,看望越軍的重炮戰士。那次去還要解決從哪條路進入越南的問題。當時的方案,一是走睦南關,或是走河口、老街這一路。我的意見是走河口、老街更便於保密,還因為越軍回國後將集結到安沛方向,從河口走用不著繞遠路。

陳子平親自回國瞭解情況,回來表示同意我的意見,越軍重炮團就從河口回國了。

當年夏天,我接到命令,也入越參加戰鬥。我隨即帶著警衛員到了南寧,然後從睦南關進入越南。

在越軍總部,總司令武元甲熱情地接待了我,他和夫人、母親一起和我吃了飯。

在軍事顧問團團部,梅嘉生副團長接待了我。我們是老熟人了,解放戰爭渡江戰役的時候我是炮兵團團長,配屬給第23軍指揮。當時陶勇任軍長,梅嘉生是副軍長兼參謀長,我們經常打交道。後來,又是梅嘉生和我直接參與了渡江戰役中發生的和英國軍艦沖突的“紫石英號事件”。沒想到,我們又在越南見面了。

梅嘉生告訴我,越南部隊特別需要加強炮兵,眼下竇金波已經回國,顧問團決定由我接替他,去越軍第351工炮師當顧問。梅嘉生對我說,今年旱季一定會打西北的那産,到時候就要看重炮兵的了。

我馬上去第351師就職,一去就見到了重炮團的中國顧問杜友方。再一看,第351師有許多幹部曾在雲南特科學校學習過,一見我來了,都很尊重。這使我增添了工作的信心。再一瞭解,黎鐵雄回國後已經擔任了越軍炮兵司令,繼續和我搭檔。[1]

[1]1989年9月28日,作者在濟南訪問馬達衛。

裝備和訓練越軍高炮部隊

不僅僅是加強野戰炮兵,1953年,中國軍事顧問期待已久的組建越軍高射炮兵的計劃也付諸實現了。這是在印度支那戰場上動搖法軍空中優勢的關鍵一著。

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提出了援助越軍組建高射炮兵的詳盡計劃。朝鮮戰爭的戰例也為他們的計劃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朝鮮戰爭初期,中國志願軍的高射炮兵力非常薄弱,在作戰中完全沒有制空權,交通運輸線幾乎完全暴露在美軍航空兵的轟炸之下。隨著戰爭程序的發展,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志願軍高射炮兵未擔負掩護交通線任務之前,敵機的投彈命中率約為50,有時達到了70,志願軍損失很大。而在志願軍高射炮兵執行了防空任務的地區,敵機的投彈命中率就普遍下降到了6左右。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高射炮兵共擊落聯合國軍各種飛機2335架,遠遠超過了作戰飛機的空中戰績。

組建不久的越南人民軍高炮部隊

從1953年春天起,廣西軍區遵照指示,在賓陽縣為越軍建立了高射炮訓練基地。訓練由中共中央軍委炮兵司令部高炮部部長賈建國負責,上千名越軍戰士來到賓陽接受高射炮訓練。根據預定計劃,至1953年秋後,越軍將組建起兩個高射炮團。

同時,越軍選拔了高炮部隊營、連、排幹部一百餘人,由黎文知帶領來到沈陽,進入解放軍沈陽高炮學校作短期培訓。他們被稱為“胡南生”。

解放軍華北防空軍高炮團團長原野被任命為越軍高炮顧問。

原野,原名袁金譜,1917年夏天出身在河北安國縣一個普通農家,父親袁慶祿是抗戰全面爆發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袁金譜小學畢業後被父親送到安國縣城一個中藥鋪裡當了一陣學徒,七七事變後,袁金譜參加了抗日遊擊隊,1937年入黨。在殘酷的冀中反掃蕩戰鬥中,他更名原野。

解放戰爭結束時,原野是華北野戰軍的一個副團長。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組建高射炮部隊,駐在北京郊區的原野被抽調到新成立的高射炮部隊,成了新中國最早的高射炮團團長之一。

1952年底,原野進入朝鮮參戰實習,準備將自己的團帶入朝鮮參戰。他在朝鮮不過幾個月,1953年仲春,一紙命令將他喚回了北京。

華北防空司令成鈞先找原野談話,要他馬上去越南軍事顧問團擔任高炮顧問。防空軍司令員周士第也和原野談了話,明確他的任務是:“到越南去當高射炮顧問,幫助越南軍隊把高射炮部隊組建起來,參加戰鬥,削弱法國的空軍優勢。”

原野向周士第表示,自己學高射炮是半路出家,深恐誤事。周士第毫不猶豫地說,這沒有問題,你去越南是經過我們考察的。

不久,彭德懷在中南海永福堂召見了即將赴越擔任軍事顧問的十餘名幹部。彭德懷說,你們去越南當顧問是人家“僱顧)”的,有事則問,無事不問,所以不能幹涉人家的事,特別是他們的人事問題。還有就是不能喧賓奪主,說過的主意人家用不用要由人家做主。你們要做遵守紀律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