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兵鋒指向越西北
章節報錯
越軍312師中國顧問董仁右)和助理顧問李思恭1952年越南西北戰役中合影於安沛
彭德懷關注印度支那戰場
熱雨瀟瀟,將山野籠罩在一片曚曨之中,而在看似相對平和的雨簾之後,交戰雙方都在悄悄地積聚更大的能量。
在朝鮮戰場,經過五次大戰役,到1951年年底以後,戰線在朝鮮中部的“三八線”附近逐漸穩定,交戰雙方互有進退,一時都沒有重大的戰役行動。
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於1952年4月返回北京,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從這時起,彭德懷便開始直接參與處理和印度支那戰爭有關的事務。[1]
彭德懷回北京不久,羅貴波回國述職。他來到中南海向彭德懷彙報印度支那戰爭情況時無意間說起,越南方面還不熟悉遊擊戰爭。
彭德懷聽後即說:“中國的遊擊戰經驗也是在長期的戰爭中逐漸積累的。”一邊說著,他拿出一本小冊子遞給羅貴波說,這是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寫的對遊擊戰爭經驗的總結。彭德懷說:“這個小冊子還是一本手抄本,你不妨看看,也不妨拿到越南去給越南同志看看。”羅貴波接過小冊子,帶到了越南。他把彭德懷寫的小冊子給武元甲、阮志清、黃文泰看了,幾位越南的軍事領導人都說很感興趣,就把小冊子留了下來,後來羅貴波也沒有再要回這個小冊子。[2]
彭德懷元帥
1952年雨季,越北戰場亦出現相持。中國顧問駐地會議不斷,電波頻繁,中國顧問不斷提出,應將越軍主力移向越南西北地區尋找戰機,實現重大的戰略轉移,他們希望得到勞動黨中央的同意。
[1]1990年8月,作者在北京訪問彭德懷秘書徐之善。另,參考王亞志的文章《在朝鮮戰爭中的彭總和聶總》,見《軍事史林》雜志,1994年第1期。
[2]1990年4月18日,作者在北京訪問羅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