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激勵:專業族入職即配股,操作族需升至12級且滿五年工齡。

無論是郵件中的合同切換,還是《華興科技職級管理制度》,都是陳默改寫了歷史的產物。

如果沒記錯前世這份規定應該是明年年底才會正式出爐。

郵件裡說的通惠員工就是華興科技裡的大專學歷員工,其實早年間這批員工的人事關係是掛在華興的全職子公司——通惠科技下面,但是員工具體工作又是在華興。

這批通惠員工在華興屬於是比較特殊的產物,其中有一半人都默默接受了二等公民的待遇。

還有一半人無時無刻都在“心聲社群”上含著口號:我們要求同工同酬!

(通惠員工在華興內部早期是9級開始,最高階12級。只有季度獎金,沒有年終獎,沒有股票,但是有加班費。所以確實會存在12級的通惠員工可能比14級的華興員工更出活,但是收入只有別人的1/3這種情況存在。)

陳默覺得大機率是手底下的這批通惠員工表現得過於優秀了,既是運維標準化和成本降低的主力軍,還有代表人物參加了公司的重點網路最佳化專案。

這才讓公司的高層和HR老爺們發現了他們的價值,出臺了當前的政策。

自此以後通惠員工就要叫操作族了。

也算是好事,畢竟一是開啟了操作族的職業發展通道,二是也給了操作族的老員工虛擬股配額。

李曉峰盯著電腦郵件裡上標紅的數字——10月8日,郵件主題裡還寫著“部門全員大會”。

走廊裡傳來當初同批次進華興的校友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聽說了嗎?今天要宣佈轉合同的事。”王濤把椅子往李曉峰旁邊拖了半米,壓低聲音,“我老鄉在總部財務部,說咱們的社保賬戶都遷到華興了。”

李曉峰沒說話,他只相信自己的能力,無論是在撒哈拉還是在剛果雨林。

...

九點整,大會議室擠得連過道都站滿了人。

HR共享中心負責人站在臺上,鐳射筆掃過密密麻麻的PPT:“經公司研究決定,原通惠科技合同員工全部轉入華興科技主體,崗位職級平移不變。”

臺下立刻炸開嗡嗡的討論聲,後排有人舉手:“那我們的工資結構變嗎?”

“操作族員工季度獎金制度維持原樣,但新增職級晉升通道。”

HR共享中心經理點開下一頁,表格裡冷冰冰的文字刺痛了所有人的眼 —— 操作族職級範圍:9到15級;操作族薪酬結構:底薪+績效工資。

“沒有年終獎和股票,這不還是兩套體系嗎!”有人忍不住喊出聲。

前排戴黑框眼鏡的女工程師突然站起來:“我們現在和本科生一樣的活!上個月的所有SLA達成率,我都比組內的本科生強。”

經理早已見怪不怪了,緩緩說道:“公司會逐步最佳化,這不已經最佳化了一次嗎?”

李曉峰低頭翻看新發的《員工手冊》,第17頁用加粗字型標註著:操作族需升至12級且滿五年工齡才能配股。

陳默坐在後排冷眼旁觀,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他有什麼好說的,當聖母為下屬鳴不平嗎。

其實這已經不錯了,在哪裡人不會被分成三六九等?

如果說華興內部的操作族是二等公民,那華興的OD呢?是三等公民嗎?

華興有種叫OD(OUtSOUrCing&nent)的內部崗位外包招聘,專門面向本科畢業生。

比起普通外包的優勢是每年還會有一小部分實習生轉正到華興科技的機會,佔比很少,大概就3%都不到。

就這種在內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OD職位,在後世經濟下行期間也開始只要211或者以上的本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