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應付得過來嗎?(第2/5頁)
章節報錯
要按他們的想法,還是希望顧晏津能幫忙改一改劇本,他雖然是導演,但編劇功底也很深厚,《冬旅》就是他個人的劇本,可見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顧晏津這樣的名導來拍這種狗血倫理劇,他自己大概也挺不樂意。
顧晏津戴著眼鏡自始至終都坐在一旁看他們討論,一言不發,聽到潘向文的請求時也沒有直接答應。
他先重播了兩次樣片。
第二次看時大家還是無語,但樣片放到第三遍時,所有人心就都靜了,知道他是那種做無用功的人,於是終於開始關注畫面和人物那些之前被忽視的東西。
等第三遍播完,顧晏津關掉畫面,“現在看完了,我想聽聽你們對各個人物的思考、見解。”
他掃了一圈,隨手點了一個。
“黃好,你先說。”
黃好頓時緊張得心一跳,彷彿回到了高中被老師點名答題的時候,主要是顧晏津那副斯文嚴格的模樣太像了,誰聽了心裡都忐忑。
她平複了下心情,把劇情回憶一遍後,挑了劇裡比較簡單的人物,也就是得知丈夫出軌的妻子來分析。
一開始她話還說得磕磕絆絆的,但看顧晏津沒反駁,臉色也不是很難看,後面就講得比較順暢了。
說完,大家鼓勵地鼓了鼓掌。
顧晏津沒挑她說的是對是錯,繼續點人讓他們分析人物。好歹都是演過戲的,這樣一場略有些刻板印象的戲再差還是能分析個四五六來。
顧晏津聽完,神色依舊淡淡的,沒點評他們的分析,只道:“我聽你們剛才的意思,是覺得這場戲發揮空間不夠、不‘好看’。實際上,你們能接觸到的很多都是這樣的劇本,我不是說婚戀劇,而是說俗套的本子,很多拍出來基本上換湯不換藥。
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假設你們現在沒戲拍,這樣的劇組找上你,那麼你們接還是不接?”
大家面面相覷,弱弱地說:“接……”
當然是要接的,飯都吃不上了,還挑食麼?有總比沒有好。
“不管劇本怎麼樣,只要有戲拍就有曝光,積攢下去總能等到機會。”
顧晏津點點頭。
“拿到劇本時,演員不要總想著這個劇情怎麼這麼爛,不好發揮。劇情有問題是編劇和導演的責任,劇組不同職務都有自己的職責,不是每個演員都有能力也有權利修改劇本,那不是你該幹的事。”
演員最重要的是信念感,自己都不相信要飾演的角色,又怎麼可能得到觀眾的認同?
“就像今天,結果已經擺在在這兒,就要先去考慮怎麼在有限的空間裡盡可能地發揮,讓這個劇本裡你覺得沒什麼特色的人物活起來。就算劇本再爛,製作團隊在不可靠,起碼你的角色是屬於你的。”
“當然,”他緩緩道,“有些實在不合理的可以適當改劇本。但那是建立在你瞭解人物的情況下,有這個自信去和導演、編劇談論,而不是任憑自己的喜好去幹涉劇組創作,那是對劇本、也是對工作人員的不尊重。”
為什麼有些老劇明明劇情很雷人,但再回過頭去還是能看得下去,本質上是因為人物在觀眾的心中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演員不可能只接到適合的角色和劇本,在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就更挑戰演技。
他這番話說得結結實實,講完嘴皮也幹了。
有的學員一點就通透,也有人懵懵懂懂的,但隱約也明白了為什麼。
顧晏津確實不教他們演戲,但他教很多演戲之外的東西。
這些也是很少人會提到的東西。
起初,面試時他過於冷淡不留情面的態度勸退了不少人,大家都覺得他有些毒舌冷傲。但現在又發現,實際上又跟他們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顧晏津確實是有傲氣的,因為他有足夠的實力,但他也不隨意輕視人。或者說,他不輕視努力的人。
圈內的風氣是利益至上,演好一個角色?不重要。資方只看你能帶來多少回報,只要你夠紅,哪怕演技稀巴爛,也多得是資源找你。紅到某個階段後,身邊都是捧著你的人,是很難再聽到真實的聲音、也很難再去追尋真理的。
這很正常,也很普遍,所以保持平常心才格外難得。顧晏津也是看他們有些浮躁了,才特意‘敲打敲打’。
這就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再沉靜的人也會受到環境影響。但他希望這影響是積極進取的,而不是沮喪和擺爛。
眼看著他們狀態好了不少,顧晏津終於開始正題,他找了根教鞭,重新播放樣片,一段鏡頭一暫停地給他們講課。
比如在拍攝這一個大全景時,為什麼畫面看上去那麼鮮活,即便是沒看過的人也能很輕易地腦補出劇情。那是因為取景框裡的每個人都在戲裡,每個人都沉浸在角色裡,根據對方的表情動作和對話做出相應的反應。給的情緒足夠明確飽滿,觀眾被帶進去,不會想起誰誰誰哪個演員的表演有瑕疵,只會真情實感地生氣。
再者,演員的站位也有講究,除去鏡頭需求的走位之外,身體傾向和肢體動作也代表了一定的情感。比如劇情是男女方兩方陣營,那麼身體傾向很容易有區別,比如女方會站在更靠近女方的病床邊,而人物性格又會再帶來更細微的區別——
女方的閨蜜會更傾向於靠近躺在床上的女主,而粗心大條的哥哥不太會注意妹妹的情緒,反而是會想要先找那個混蛋妹夫算賬,給她出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