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應付得過來嗎?(第1/5頁)
章節報錯
第16章 第 16 章 應付得過來嗎?
等到顧晏津離開後, 這幾個學員才敢出聲。
“顧導比我想象中還要嚴厲,好嚇人……”
“是啊,不敢說話了我都,怕說錯被罵。”
大家用詞都挺剋制, 只是在攝像頭面前說這些怪尷尬的, 所以聊了兩句後就轉移了話題。
“顧導還挺年輕的。”廣吉感嘆。
這話說的大家都笑了。
金安藍調侃, “你以為他多大啊?”
黃好深有同感, “其實我也是這麼覺得的。比我想象中還年輕, 看著和我們一樣大。”
“他也就三十歲出頭吧?”
這話一說出口, 眾人不禁都感嘆了一聲,“成名早就是好啊。”
圈內找演員雖然大看名氣和號召力, 但出道早成名早對演員來說其實是件好事, 花期更長, 也有充足的時間轉型。
演員這行在三十五歲以下都能吃那口青春飯,但問題就在於這之後的轉型路該怎麼走。
合適的劇本本來就少,讓一線二線演員降級去給別人作配, 演媽媽或者反派這種戲份,是誰心裡都不平衡, 更何況還有一圈演技派中年演員在市場裡頂著,僧多粥少, 難免焦慮。
他們隊伍也就陶文樂年紀最小,金安藍和潘向文兩個人年長,金安藍今年剛過三十、潘向文三十三, 還比顧晏津大一歲。其他人也都二十六到二十八左右的樣子,說起來和邵庭陽差不多大,但實際上可差得遠了。有些人二十八就能紅透半邊天,有些人這個年紀連主角劇都沒演過, 同齡不同命啊。
“成名早好是好,但也不是能定生死的。”薄曼青安慰道,“幹這行的還是得自身打鐵硬,我小時候還是童星呢,但中間也磋磨了好幾年。好好打磨自己,自然會有機會的。”
導演和他們不同,導演又不吃青春飯,甚至在年輕人和老導演之間,投資方自然是更願意選用後者。她聽說顧晏津早年也是默默無聞的,只是他天分高,幾部電影下來就打出了口碑。
但怎麼說像他這樣的天才還是少,大多數人都只有半桶水的水平。
薄曼青自認也不是個天賦型選手,但她也知道有天賦的就那麼一批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也是能縮小和他們的差距的。
這些話她很少在公眾面前說,主要是聽著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但她心裡確實是這麼想的。聽這些人垂頭喪氣的,她就忍不住想起了在求道之路上摸索的自己。
大家被她鼓勵了一番,也都從低落的情緒中走了出來。
時間緊迫,幾人討論選定了型別範圍,再透過抽簽選出之後要代表他們隊上去抽選劇本的人。
直到快抽簽時,顧晏津才回來。
他離開那一趟倒不是為了擺架子耍大牌,只是單純走開去準備前採。
做綜藝就是要面對無時無刻的採訪,前採、備採、後採,花樣多得不行,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來源,可以豐富綜藝的觀感,也方便製造重點。
但這對於嘉賓來說就沒有那麼愉快了,一走進去好幾臺黑洞洞的攝影機都對著你。說的好聽點,這是在挖掘你內心最深刻最真實的想法;難聽的,就是侵犯隱私,區別只在於是你主動說還是被動說而已,是個人都會覺得不適,很正常。
影視劇稍微好些,但也會拍攝花絮、採訪演員在拍攝過程中心得感悟,用作宣傳的手段之一,有些花絮拍得好,也會吸引一批觀眾。而且不僅劇組的人員要拍,演員的助理也時不時地舉起手機或相機拍攝素材,整個片場就是處在一個巨大的攝像頭下,到處都是盯著看的“眼睛”。
顧晏津掐著抽簽的點回來,正好看到了結果。
本次出去抽簽的人是陶文起來他手氣也是夠差的,抽到的竟然是一部還挺有名氣的家庭倫理劇的片段。
說手氣差,是因為劇情特別無語,看得人肺都要炸;但說有名氣,是因為這部劇迎合了中老年人的喜好,集狗血於大成,cvb成績也很不錯,是好幾檔衛視的年冠,年初的還又被拉出來播了幾遍。
劇組選的這個片段難度不算大,但問題是劇情很狗血,講的是女主懷孕生孩子,人還在醫院裡住著,結果意外發現老公出軌,崩潰下在病房裡大吵大鬧。女主的閨蜜和哥哥知曉後都過來幫她撐腰,和男主、公婆吵得不可開交。
看完樣片後,大家陷入了沉默,都有點後悔。
“我手氣一直很黑。”陶文,“要是我是紅手,也不會被抽去選劇本了。”
大家:“……”
這倒也是。
“沒事。”潘向文常年出演配角經驗豐富,“其實這個片段還行,人物填充量夠,情節張力足,場景妝造都簡單,我們能節省很多時間。”
反正抽簽的結果擺在這兒,是沒辦法改變的了,大家也只能接受現實。有他帶頭,幾個學員也共同參與討論了一下。
其他的倒好辦,唯一的問題是這個劇情太糟心,也不夠流行,就算他們演出來可能也不那麼討喜,而且還很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