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姨娘(第1/2頁)
章節報錯
女眷的席面通常很好伺候,菜上齊了大家喝上一兩杯,酒量淺的就只吃菜,酒量好的就多喝些,大家再說些過日子的事,議論幾句哪家的姑娘長得好,誰家看上了想求親,哪家的媳婦好吃懶做,婆家後悔了之類的,當然被議論的人或者親朋肯定不在場。
今天是寧家到馬驛鎮第一次請客,也是俗稱的燎鍋底,也就是搬到新家第一次請大家吃飯。在三家村裡,燎鍋底還要從舊房子烙上一塊麵餅,卻不烙熟,用鍋將那半熟的餅子帶到新家繼續烙熟了,再做酒菜招待親朋。眼下寧家搬到鎮上,鍋都是新買的,自然沒法子帶一塊餅過來,但第一次請客也就叫燎鍋底了。
既然是到新的地方燎鍋底,免不了會請些不大熟悉的人。許老夫人就將古太太介紹給於氏,“我們兩家有親,我又一向喜歡古家的二女兒,後來就由我家老先生做媒許給了敦儒,不想你們和敦儒家又是乾親,現在就都是一家人了。”
於氏笑應著,也指了寧清的婆婆,“這是我們的親家,也是馬驛鎮上的人……”
大家說了一會兒話,便也就都熟了,寧婉和寧清也早將最後幾個小菜炒好送了上來,許老夫人就就招手叫她,“這孩子忙了大半天了,趕緊坐下吃點東西!”
寧婉就笑著擺手,“老夫人和大娘、嬸嬸們吃,有什麼事只管叫我。”
許老夫人就說:“桌上這麼多好吃的,又有酒又有茶的,哪裡還有事?你只管上桌,就是再講規矩也要吃飯。”
於氏也覺得活兒都做完了,女兒也應該坐下吃飯,就點了點頭說:“老夫人既然說了,就叫你二姐一起過來一起吃吧。”
寧婉看南屋那邊也沒什麼事了,又有劉五郎在照應著,因此拉了寧清就在炕沿兒邊上坐下吃飯。自家並非大戶人家兒,請客也只男女兩桌,自不可能又按輩分再分桌的,自家小輩的女孩坐在炕沿兒邊上吃飯也沒什麼。
不想此時門簾子掀起,一個青衣小丫頭扶進來一個人,那人就笑著說:“哎呦呦,我來晚了!”
寧婉一看是一個容貌秀麗的中年婦人,穿著一套大紅的綢緞衣裳,鬢邊插了一朵紅絨花,髮髻上又有幾枝金釵,打扮得十分華貴,心裡奇怪,明明客人已經到齊,這人是誰呢?趕緊起身,不好招呼,只道:“太太請炕上坐。”
這位太太倒不客氣,聽了寧婉招呼便脫鞋上了炕,在楊太太下首坐了下來。楊太太見於氏娘仨兒還怔著,就說:“這是我家益兒他娘,今天回孃家去了,原以為趕不回來,不想現在到了。”
於氏此時糊塗了,就問:“楊太太不是楊小先生的娘嗎?”
寧清也不認得楊家,因此並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故而亦呆呆地看著。
唯有寧婉看到楊太太尷尬的目光明白過來了,楊益原來不是正房太太生的,新來的婦人就是楊益的生母姨娘了。
果然楊太太就說:“你們新來馬驛鎮的不知道,因生子有功,我們姐妹一向不分大小,在家裡一切都是一樣的,外面的人叫她小楊太太。”
按說就是生了兒子,姨娘也終究是姨娘,沒有與正房一樣的道理,到了旁人家更是不能與主家的太太以及來客坐在一處。
於氏和寧清是不懂的,但是寧婉明白,小楊太太在自家與許老夫人、古太太、娘她們坐到了一張桌上,其實是對這些正房太太不尊敬的,而自家做為主人,也是有責任的。
但是眼下小楊太太已經坐下了,重新將她叫起來也不大合適,且寧家也沒有單備出一桌給妾室用飯的,畢竟尋常人家多沒有妾室的,特別是來自三家村的寧家,對於妾室根本沒有一點認識。
寧婉為難地看了一眼許老夫人和在座的太太們,見她們神色各異,有的滿臉不快,也有的不大在意,蘇家的太太竟還笑著向小楊太太打著招呼,“我還想你今天怎麼沒來,你就到了。”
顯然小楊太太的身份,有的人家是認可的,有的人家是不認的。到底大家怎麼看小楊太太寧婉可以不管,但是這是自家在馬驛鎮上第一次請客,因此怎麼也不能因為小楊太太的到來而讓大家不快,最後攪了局。
寧婉起身到廚房給小楊太太添餐具,腦子裡迅速地思索了一番,卻只拿了一碗一筷進來,沒有給小楊太太加上每人都有的小盤、筷架,就是碗和筷子也與大家不同,不是請客用的燒青花小碗,而是家裡尋常用的白瓷碗,筷子也是沒有上漆的竹筷。
她先前聽那些官夫人說起皇宮的故事時,每個不同身份的人穿用之物都是不同的,就是喝茶用的茶杯也有許多種,皇后能用明黃色的,妃子就不能。眼下自家就借用一下這個規矩,將小楊太太的事擋過去。
果然,女人們都是極心細的,大家一眼就看出寧家待客的碗筷不同了,先前一直沉著臉的古太太便緩和了不少,許老夫人向寧婉讚許地一笑,而蘇太太和小楊太太也沒有說什麼。其實如果她們問了,寧婉也早想好,只說家裡再沒有一樣的碗筷了,她們也不好再說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