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香脂(第1/2頁)
章節報錯
石頭和金山手裡都有燈籠,可是見了於氏新提回來的燈籠卻都搶著要,於氏居中調停,讓兩個一起玩兒,又向丈夫和么女說:“我跟鋪子里人說了是盤香,他們不只把燈籠給了我,還另給我一包盤香呢!”說著將手裡的一個紙袋給他們看,正是裝著盤香的。
“哎呦,這香也要十六個錢呢!”寧清吃了湯圓回來,見了娘得的香就說:“一袋裡面四個盤香,每個四個錢。”
娘用手捏著,“是兩個的。”
寧清就笑,“娘,盤香從來都是兩個卷在一起的,用的時候再分開,所以是四個。”
娘便開啟紙袋一看,果然兩個盤香緊緊地卷在一起,“這可怎麼開啟呀,怕不弄碎了?”農家平日過日子極省的,從不花錢買香,夏日裡驅蚊只是用蒿草,當然就不會用了。
寧清嫁到了劉家倒是見過,就說:“用手一轉就分開了,很容易的。”又急著問:“這是誰猜出來的迷?”
娘就將剛剛的事情說了,“現在說開了也沒什麼,可當時就怎麼也想不到,還是婉兒腦瓜兒好用。”
寧清也自謂腦瓜好用,於是和劉五郎又去看那迷,可半晌還是空手回來了,“容易的都讓人猜走了,剩下的都是難的。”又推寧婉,“你再去猜一個,只得了一個燈籠,石頭和金山給誰好。”
寧婉無奈只得上前又看那些迷題,見一個燈籠上用黃色寫了兩個相連的木字,就摘了燈籠上前對站在鋪子裡的馬掌櫃說:“這個是黃連木吧。”
“不錯!”馬掌櫃點頭笑道:“小姑娘好聰明呀!”從櫃檯裡拿出一個漂亮的小瓷盒,“這是用黃連木油做的香脂,比尋常的胭脂要好得多,每天堅持抹,就不會生皺紋的。”
寧婉接了,她雖然猜出來是黃連木,但卻不知道竟然有黃連木油的香脂。再見這小瓷盒不過小半個巴掌大,上面兩朵十分豔麗牡丹花,花瓣花蕊竟似真的一般,又在一旁題了“國色天香”四個字,很顯然是貴重的東西,又十分合用,就笑著說:“謝謝馬掌櫃了。”
正要提著燈籠出去,就見胡敦儒從櫃檯後面走了過來,“婉妹,不想我做的迷竟讓你猜到了。”
“三哥怎麼在這裡?”寧婉問了之後又馬上想通了,馬掌櫃就算粗通文墨能寫會算,但是自然想不出這些燈迷的,自然是請了人做的。而請的人又自然是鎮上唯一的學堂裡的人,胡敦儒學識上佳,被馬掌櫃請來幫忙再尋常不過。
果然胡敦儒就說:“我們幾個同窗幫著做了幾個燈迷,今天又相約看燈做詩,走累了就在鋪子裡歇歇。”轉身又向馬掌櫃說:“她是我孃的乾女兒,才搬到鎮上住,只隔幾個鋪面。”
馬掌櫃就知道了,“你姓寧吧?你家可是買了原來林家的鋪子?”
寧婉就笑著點頭,“正是,以後都是鄰居了,等過了節我爹會去拜訪馬掌櫃。”
“好說,好說!”馬掌櫃點著頭笑,“回去替我給你爹孃拜年,眼下我不得空兒出去。”
寧婉就笑著告辭了,“掌櫃的忙著。”
出了鋪子,胡敦儒也跟了過來,又帶著一個年紀相仿的書生,“婉妹,這是楊益,我的同窗
好友,他家正是你家的鄰居。”
寧婉已經知道自家的鄰居一家姓楊,一家姓蘇,蘇家也是開鋪子的,專賣農具,而楊家雖然住在街面上,卻沒有開鋪子,聽說家裡在鎮外有上千畝的良田,只為了送獨養兒子到鎮上讀書才搬過來,楊益顯然就是楊家那個讀書的獨子了。
在三家村,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相處好了,是比遠些的親戚都有用呢。且寧家初來乍到,自然要與鄰居好好相處,家裡過了燈節便要張羅著請客,那時定然要請左右鄰居的。
因此寧婉便笑著福了一福,“楊小先生過年好!”又道:“我們初到鎮上,總還要楊小先生幫襯。”
楊小先生卻是個靦腆的,寧婉在燈下就看出他的臉騰地紅了,趕緊還了一禮,半晌才小聲說:“那是應該的。”
寧婉就不再與楊益說話,卻向胡敦儒說:“明日我家要請親戚鄰居吃飯呢,到時候三哥也過來吧。”
胡敦儒點頭,“那是自然的。”
寧婉與他說了幾句就回去了,寧家人見她去了一遭果然提著一盞燈籠回來,石頭和金山便都拍手叫好,寧梁和於氏笑容滿面讚不絕口,就連寧清也只得酸酸地說:“早知道我們就先去馬家了,猜迷得了燈籠就不必買了。”又急忙問:“送你什麼東西了?”
寧婉拿出那個小瓷盒,“說是香脂,加了黃連木油的,時常抹了就能不生皺紋。”
“哎呀!”寧清見了一把抓到手中揭開蓋子,見裡面那雪白的油脂細膩無比,又有十分好聞的香氣,輕輕地上面抹了一下,然後塗在手背上,眼見著那處的面板便潤澤起來,就道:“這可是很貴的,一盒要一錢銀子!我家大嫂買過一盒,還向我炫耀呢!我再三想了也沒捨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