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鍋貼(第1/2頁)
章節報錯
梨樹村畢竟離虎臺縣近,因此除了尋常肉菜,還買了虎臺縣裡最有名的老恆記醬肉。百年老店做出的醬肉,尋常人家怎麼也做不出來的。
但是寧婉其實對醬肉只是一般,當年她在趙家早吃膩了的,爹前些日子也買過,她更想看看大姑怎麼做三鮮鍋貼。
鍋貼的面是要用燙麵的,但是這開水中是要加上些鹽,如此麵皮才不容易破。燙過面後用冷水和起來,放在一旁餳一餳。
更重要的拌餡,新鮮的小河蝦去了頭和殼剝出肉,略切上幾刀,鮮蘑菇用水淖一下攥幹再切成丁,豬肉剁成末,這三樣加在一起正是三鮮。
大姑誰也不信不過,一定要自己拌餡。先在豬肉里加些雞湯澥開,然後放入蝦肉、蘑菇丁,還有油、鹽、醬油、蔥末、薑末、花椒粉,順著一個方向用力攪。
面和餡都備好了,就可以擀皮了。鍋貼與餃子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裡,皮不要要擀成圓形,而是長方形,包的時候兩端也不似餃子一般捏嚴,而是略留出口,這樣包好的鍋貼就像一個個小枕頭一般。
烙鍋貼要用平底鍋,先刷上一層油,燒熱了再把包好的鍋貼整齊地擺在上面,然後大姑拿過一碗涼水,在裡面兌了些麵粉攪一攪,嘩地一下灑在鍋貼上面,立即就拿起鍋蓋把鍋嚴嚴地蓋了起來。
鍋貼是要悶烙的,大姑站在灶旁等了半刻,側耳細聽著鍋裡的聲音,突然說了聲“好了!”揭開了鍋蓋,又拿了一勺香油淋過,略再等了一下就拿一個小鏟子從四周開始鏟鍋貼。
鍋貼早烙得表面金黃,裡面的餡滋滋地響著,香氣四溢。但這還不算什麼,真正難做的是上面的一層面皮。原來剛剛灑的水中有面粉,現在水乾了那些麵粉就變成了一層薄薄脆脆的皮,又被剛剛的燜烙變成了淺淺的黃色,且這層面皮並不均勻,有厚有薄,甚至有的地方還是空著的,看起來就像一個特別的圖案,十分地美麗,將所有的鍋貼都粘連在一起。
而鏟鍋貼的時候,是要將所有的鍋貼連同這層面皮一同鏟到一個盤子裡去的。當初擺放鍋貼時就是按盤子的大小擺的,現在也正好裝一滿盤,就是有一個脫離了那層薄面皮都要算是失敗。
當這些鍋貼以當初在鍋裡的形狀原封不動地到了盤子裡時,寧婉不覺得“哇!”了一聲,“大姑,你太厲害了!”她並不是恭維,而真心佩服,大姑對烙鍋貼的火候掌握得太好了,一絲都不差,只要差了一星半點,也不能烙成這麼好看的鍋貼,而味道,雖然還沒嘗,但是已經能想到有多鮮香適口了。
大姑便笑著,“這算什麼,先給大家端上去,再烙幾鍋我們吃。”
在大姑家吃過午飯,又去了與大姐道了別,寧婉就隨著爹回家了。
一頭毛驢上放著大姑和大姐兩家送的白麵、梨子還有麻花、醬肉等等東西,另一頭寧婉就坐在上面,爹在前面牽著兩頭毛驢,不知不覺地哼起了小調。
寧婉聽著就知道爹一定是喝多了,平時他再也不哼小調的,尤其是在自己面前。只是她什麼也不說,只坐在毛驢上笑著聽,爹雖然有點跑調,但還是很好玩的。
就在寧家父女出門這兩天,三家村出了一件大事,郭秋柱到胡家村裡偷東西被抓住了。
原來郭秋柱在家一向不肯好好幹活兒,因此時常被郭老爺子打罵,然後他就更喜歡跑出去亂逛,餓的時候便隨意偷些東西吃。三家村的人知道了自然處處提防,他便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偷到了胡家村。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
胡家村裡丟了幾次東西自然留了神,幾個壯小夥子堵住了他,見是三家村的人,便打也沒打,只是讓人送了回來。
其實這樣比打他一頓還要丟人呢,畢竟捱了打,這事也就算了了,畢竟偷的也沒有貴重東西,不過是些吃食,誰又有什麼辦法?三家村的人通常抓了他也不過打一頓放了。
眼下胡家村送了人,很明顯是想讓三家村好好處置,不要讓他再去胡家村偷東西了。想也理解,平靜的小山村裡,平時都是夜不閉戶的,現在突然出來一個賊,大家根本接受不了。
三家村的人其實也早有這個想法,只是先前看在郭老爺子的面子不好意思提,現在便都藉著胡家村被竊的事勸郭老爺子好好管一管孫子。
郭老爺子被氣個半死,只得將郭秋柱捆了關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