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閒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婉與喜姐年紀差不多,但是過去來往卻不大多,先是兩家住得遠,後來寧婉與爹雖然搬到梨樹村,可是她每日在外面奔波,不是去請大夫買藥就是想辦法掙錢,而喜姐兒又很少出門,幾乎就沒有多少見面的機會。
後來喜姐遇人不淑,回了孃家,這時她已經成了趙家的少夫人了,雖然幫著大姑給喜姐兒張羅親事,只是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喜姐兒就越發不願意出門見人了。
不過爹對這個外甥女兒倒是特別喜歡,因為據爹說喜姐兒長得特別像寧婉的奶奶,而寧家的三姐妹長相卻都隨了於氏。
如今寧婉和喜姐兒見了面,便先替爹孃給了喜姐兒一百個錢,“這個跟大姐家的囡囡是一樣的。”又拿出兩朵與自己一樣的堆紗花兒,“這是單給喜姐兒和我買的,爹說不是偏心,因為別人都戴不得,只我們倆能戴。”
這堆紗花十分精巧,據說是京城裡傳來的樣子,價兒也不便宜,原本爹哪裡會買這些?而是望遠樓掌櫃給女兒買的,讓爹看到了,覺得十分好看,便問了鋪子過去買了一盒四支,一朵粉的,一朵紅的,一朵藍的,還有一朵黃的。
寧婉挑了粉的和藍的,這兩朵顏色輕正好配她,喜姐戴了反會顯得黑,而紅黃二色她倒是比自己還能壓得住。
喜姐兒見了也知道是貴重的東西,且顏色花樣都是她喜歡的,就先笑了,“我舅什麼好事兒都想著我。”
大姑就說:“你將來有好事兒也要想著你舅。”
喜姐兒就笑嘻嘻地說:“我只這麼一個舅,當然會想著了。”
其實在最難的時候,自己和爹投奔到梨樹村時,喜姐正忙著出嫁,就是這樣也去看過爹幾回才出的門子,回門時也給爹帶了四樣禮物。因此喜姐對爹不差,只是她一個姑娘家有心無力,幫不上什麼。更何況她命不好,後來嫁了人卻終又回了孃家,自己的事情尚顧不得,哪裡還能顧得上別人。
只看大姑對爹和自己的關心,寧婉對喜姐也要好,又拿出自己做的小香包,“我上次去虎臺縣,買了幾塊尺頭,其中一塊大紅羅紗的,就做了幾個香包,裡面裝了艾草的幹葉子,這時候戴著能驅蚊蟲呢。”
喜姐見寧婉腰間果然掛著一模一樣的香包,便接過來也掛上了,“多謝你了。”又在自己的針線匣子裡翻了一會兒,找出來一塊繡了蝶戲花的素絹帕子給寧婉,“這是我自己繡的。”
喜姐的針線一直很好,寧婉還曾向她請教過呢,因此也知道她對自己的針線也十分愛惜,輕易不肯給人的,先前她只給爹做過衣裳,倒是自己沒得過。眼下喜姐兒對自己比先前還要好多了,也親熱多了。
但是,寧婉感受到來自別人的好意早比在夢中多得多了,因此早已經適應了。就像趙太太所說的一樣,人誰不勢力?試想一下,就是自己也會更喜歡現在漂亮又可愛的自己而不是當初衣著破爛的鄉下小丫頭吧。
大姑父還在大姐夫家裡吃酒,大姑便帶著兩個兒媳婦、喜姐兒與寧婉在一處說話,大家都對寧家收山菜的事十分好奇,寧婉便大致講了講,“山裡有許多好東西,只是因為山路不好走送不出去,我們家便在村裡收了山貨賣到虎臺縣……”
大姑就說:“聽你舅舅說,這主意還是婉兒想出來的呢。”
“也不是我一個人想出來的,先前也有貨郎來收,就是給的錢太少,現在我們家收貨的價比過去高多了,所以大家就願意去採了山貨賣給我們。”
大嫂二嫂和喜姐兒就問:“看婉兒穿著這麼好的衣裳,一定能掙不少錢吧?”
“其實就是一點辛苦錢罷了。”寧婉笑笑,“三家村在山裡,種的是高粱,比不了梨樹村富裕,家裡也是沒有辦法才做生意補貼補貼。”
也是這麼個道理,大家說著送山菜到就虎臺縣就又順便聊起了縣裡的趣事,“瑞泓豐新進了秋□□料,那天我正好去了,見有一種帶絨的綢緞,說是叫彰絨,十分地新奇,布面不是平的,而是起了一層絨,因此從不同的方向看顏色還不一樣呢。”
“可不是,也不知是怎麼織出來的!”
“我頂喜歡那種滿花的,”喜姐兒說:“要是能買一塊做一件小襖就好了!”
大姑就說道:“趁早別作夢了,五兩銀子一尺,誰家能穿得起?”
喜姐兒就犟嘴道:“既然放在鋪子裡賣,總有人家能穿得起。”
正是這樣,寧婉後來就有好幾件彰絨襖,不只有滿花的、八寶圖案的,而且還有現在瑞泓豐還沒進來的三色的彰絨料子做的呢,當然那種就更貴了,好像是十二兩銀子一尺,一件小襖要用八尺的料,就是近一百兩銀子!穿著出門時可是出盡了風頭!
說起了瑞泓豐,大嫂就趕緊搶過話頭說:“你們可知道瑞泓豐的少掌櫃自幼定親的未婚妻病了嗎?”
大家都好奇,急忙問:“瑞泓豐的少掌櫃是誰?他未婚妻又是哪一家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