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婉在驢背上吃了兩個大包子,又歇了一會兒,才覺得用掉了的力氣慢慢回來了,便從毛驢上跳下來,“爹,你騎一會兒吧。”

爹又不捨,“我是大人,恐怕把毛驢壓壞了。”

寧婉便笑,“爹沒見過騎毛驢的人嗎?謝大夫出門時騎的不就是驢?正與我家的這頭差不多。”

馬驛鎮上時常能看到有人騎毛驢,反倒是養馬養騾子的人家少。馬和騾子自然好,可是價格貴,又不好養,還是小毛驢最適合尋常人家。

就像寧婉新買的這頭小毛驢,身材不高,大大的腦袋,長長的耳朵,灰色的皮毛,走起路來穩穩的,不急也不躁,雖然不能像馬和騾子那樣飛跑,但卻能背許多東西,馱個人也平常。

寧梁聽了也笑,便坐到了毛驢背上,他個子高,兩條長腿差一點垂到地上,先是繃著身子不自在,慢慢才放鬆下來,然後就覺出舒服極了,“這毛驢真好!”

原來騎毛驢還有一件好處,那就是毛驢是極溫順的牲畜,不必專門學就可以騎,況且毛驢長於走山路,三家村正在山裡。

爹騎了一小會兒毛驢,既是心疼女兒,也心疼毛驢,又下了驢,讓寧婉上去,“還是你騎吧,爹不累呢。”

父女二人就這樣輪流騎著毛驢,一直到深夜裡才回了家。

娘和二姐原已經睡下了,現在聽了聲音起來,卻問:“你們怎麼沒有在姑姐家或賢兒家裡住上一夜再回來呢?”

原來寧婉的姑姑嫁到了虎臺縣郊的梨樹村,因那裡田地肥沃,日子富足,便也為寧賢說了梨樹村的親事,因此眼下姑侄兩人離虎臺縣很近,當初寧梁和寧婉出門時便說如果太晚了可能會去梨樹村借住一晚,明日再回家的。

寧梁就道:“我們到了虎臺縣事事都還順利,又買了許多東西,急著回來,就不想再繞到梨樹村了。”說著卻不進屋,打著燈籠先到菜園裡撥了幾棵菜,又去捧了幾捧高粱米糠放到槽子裡餵驢。

於氏看到小毛驢,“這是向誰借的?可要趕緊還回去,別在家裡喂不好掉了膘。”

寧梁打理好小毛驢,拉著於氏進屋,“我來跟你說吧。”

寧婉聽了悄悄笑了,就讓爹給娘講道理吧,她實在太困了,隨便洗了洗臉就倒在炕上,就連寧清問她話也沒來得及回答就睡著了。

第二天寧婉起來時天早已經大亮,爹也不過剛起來,寧清已經將剩下的幾個肉包子熱了,煮了高梁米粥,又把魚燒好,大家圍桌吃飯。娘嚐了魚就說:“清兒的茶飯做得很有模樣了,這魚味特別香。”

寧清得了讚揚,也是得意,“我從那肉上切下來幾片放在魚湯裡,所以這魚就吃著香了。”又向寧婉笑道:“你們買的那塊肉真肥,一定能熬許多油,等吃了早飯就熬出來。”

在三家村,肉是越肥越好,因為肥肉能熬大油。平日裡農家沒有肉,若是在菜里加上一勺豬油,味道就香多了,故而豬大油是好東西。

爹就笑道:“虎臺縣裡的肉都比馬驛鎮貴上兩成呢,這塊肉足有十斤!用了二百四十個錢!”

“可真貴!”於氏就嘆,若是平時她一定要再嘮叨幾句責備丈夫和女兒不該花這麼多錢買肉,但昨晚丈夫給自己算了帳,從今後家裡做起山貨生意,便不用只從土裡刨食,驢已經買了,更不必說十斤肉了,因此便將所有的埋怨都消了,卻笑道:“一會兒就熬了油,油渣包些包子吃,不比買的肉餡的包子差!”

其實若是有錢,誰又非要儉省再儉省,連吃都捨不得呢。

吃了比平日遲很多的早飯,於氏就張羅著熬豬油了,近些時候她的身子越發健旺,因此時不時地會下廚,眼下十斤肉的大事,她更不能放心全交給兩個女兒,因此儘管寧婉一再攔著,她還是撫著肚子看著寧清和寧婉切肉熬油。

將肥豬肉剔下,切成厚厚的大片,這時先在鍋里加一碗水,再將肉片放入,不停地翻動,小火慢慢地熬著。這是一個細緻的活兒,不能急,免得將油熬糊了,油渣也不能吃了,那才是浪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