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陸菲菲強調了一句:“諸位老師或許不清楚,在華夏,約有42的旅遊者是資深遊客,其出遊頻率普遍在1.7次年……也就是說,境內遊對於這些核心消費者的吸引力在不斷下降,消費意願在不斷降低,而出鏡遊的吸引力卻在不斷上升。”

系主任聞言頓時心裡一驚,頓時察覺出來了國內旅遊市場的問題。

陸菲菲沒有任何停頓,繼續說道:“既然要做診斷,就必須弄清楚問題出現在哪裡,經過資料統計和調查後,我發現,正是由於國內景點逐漸開始呈現高度同質化,才導致了遊客消費意願的不斷下降,並且越來越多的優質遊客開始轉向境外遊——也就是說,這些遊客並不是沒有消費能力,而是國內缺乏讓他們主動掏錢的消費專案。”

“城市建築千篇一律,人造景觀千篇一律,旅遊紀念品千篇一律,遊玩專案千篇一律,甚至連美食和人文環境也開始千篇一律——事實上,要不是因為有導遊這個因素存在,遊客在境內遊的支出費用,甚至會腰斬一半以上!”

聽了陸菲菲講了那麼多,一名老師忍不住插嘴:“陸菲菲同學,這些情況,跟你在論文裡提出來的【一個尺度】有什麼關係?——你論文的方向是文創旅遊商業模式,而不是行政管理。”

陸菲菲自然聽得出這話是什麼意思,當下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自然有關係。事實上,我論文裡的內容從來沒有涉及到行政管理,之所以把當下旅遊市場的弊病找出來,就是想透過經濟手段,趁著國內旅遊市場尚未積重難返的現在,另闢蹊徑,規避這些問題——而我所提出來的【一個尺度】,就是為新文創旅遊專案提出來的一個指導思想設想。”

看到所有的老師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陸菲菲一臉自信地說道:“所謂【一個尺度】,簡單來說,就是……”

“文創旅遊專案的商業化程度要有一個尺度——如果喪失了太多的基礎人文性,100商業化的話,只會讓專案在利益的趨勢下,讓消費氛圍更加惡化;”

“但是文創旅遊專案畢竟是一個商業專案,即便是採用ppp模式,有本地政府參股,但也必須要在經濟領域發揮其商業價值才行……因此如何調和其人文引流價值和直接商業價值之間的比例,從而構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就是重中之重。”

“我在論文裡說的很清楚,對於大部分城市來說,要想把握好這個尺度,就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從管理機制上,不管是什麼文旅專案,最好是在試運營期間就做到——這不僅僅關乎到文創專案的基本盤,也關係到文創專案的可持續性發展基礎。”

“只有基本盤有保證,擁有了更多的迴旋空間的文創專案才不會利益所綁架,幹出殺雞取卵的事情來——理想中的文創專案跟傳統旅遊專案不一樣,一定要杜絕【一次性買賣】的思想。”

“同樣的,只有本地人常來,文創專案才有足夠的煙火氣和人文氛圍——大家出來旅遊,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情的,如果周邊全是外省人,那又有什麼人文氛圍可言?”

“除此以外,也不要小看網際網路時代,獲得本地人認可後的傳播價值——目前【同好遊】、【自駕遊】等系列小眾旅遊方式開始興起,各種旅遊攻略也充斥在網上,如果能贏得本地人的口碑和推薦,這一塊的傳播價值會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從細節內容填充上,文旅專案儘量要做到【外地人必來】。”

“我說過,理想中的文創專案跟傳統旅遊專案是不一樣的,玩的不是一次性買賣,因此細節內容填充這塊非常重要——我可以很肯定的斷言,未來各地的文創專案,大機率不會是死在建築不漂亮上,而是會死在內容不足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隻要做好前面所說的第一點,第二點相對就沒那麼困難了——遊客想要的是不一樣的風景和人文體驗,只要專案經得起本地人考驗,最起碼,基本的人文氛圍是有保證的。”

“所謂什麼樣的土壤滋生什麼樣的氛圍,文創專案專案想要被本地人認可,那麼裡面的景觀、餐飲、服務、甚至佈局,都必須要符合本地人的偏好——不要小看這一點,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一個文創專案能被大多數本地人所認可的時候,它裡面具有的本地元素早就被凝鍊和升級成具有極強地域民族識別性的具象標識了。”

“當然,各地的情況都不一樣,要實現這一點的方法也有很多,但必須要有個故事主線:你可以把規劃成某個民族原汁原味的【聚集地】;也可以如同奉天地下商城似的把它弄成本地特色餐飲或者服裝的【特色匯】;也可以如同粵省崖山那樣,藉助歷史資源,以【華夏祭】為核心點,打造周邊文化產業;還可以如同滇南澄江那樣,藉助自己的資源優勢,打造成為風景優美的【水下古蹟探尋點】——實在沒有資源的,直接它打造成具有年代感和本地民俗風情的【生活老街】。”

“總之,人類的情感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不管是橫向切還是縱向切,都能切出足夠的心智空間,只要你內容填充的好,在這個資訊渠道極大豐富的年代,就不愁沒有外地遊客過來——當然,規避商品的同質化一定是重中之重,畢竟如果到處都是一模一樣的商家和商品,消費者的體驗必然大打折扣。”

“第三,從商業模式上,文旅專案儘量要做到【盈利模式多樣化】。”

“簡單來講,傳統旅遊專案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弊端,除了從業者和商家根深蒂固的【一次性買賣】思維外,其盈利模式單一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當他們只能跟陌生遊客在那短短的線下接觸時間裡去實現成交時,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必然是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包括工友之家、斑鳩網、眾籌網等一些列具備影響力和公信力網路平平臺的興起,文創專案的盈利模式顯然是可以多樣化的。”

“簡單來說,優質的文創專案完全可以實現ip化,衍生出一大堆文創產品或者服務,讓遊客或者普通消費者進行重複購買或者消費。”

“假如你是在某個古風文創小鎮的管理方,如果你忽然發現,你們小鎮上某家的布鞋做得好,文創專案管理方完全可以跟你ppp一個新專案,把那雙布鞋納入古風小鎮的ip範圍裡,透過網路平臺鎖定來過文創專案的旅遊者為基本盤,然後動用資源進行推廣和銷售——如此一來,是不是實現了雙贏?”

“如果你是個以餐飲為主的文創專案,你是不是可以跟旗下所有的入駐商家聯合起來,把那些適合進行網上銷售的菜品進行預製菜處理,然後開始面向全國市場?”

“又比如你本身就是個單純的風光文創旅遊專案,你是不是可以立足本地的人文風情,編寫一段品牌故事,然後以這些平臺的大資料為指導,研發出一系列紀念型快消品或者土特產深加工品,在網上進行售賣?”

“雖然說如果到時候全國各地都開始啟動文創旅遊專案,在這個市場裡分蛋糕的人多了,每一個單項產品的銷售額不會特別大,但是你要知道,蚊子腿多了也是一盤菜,只要文創專案本身的ip影響力夠大,在這一塊的總收益就絕對不會差——而且這種機制會倒逼文旅專案管理方做好內功和細節管理,畢竟在這一塊,那些曾經體驗過文旅專案的遊客是基本盤,如果人家對你的印象差,那麼你的ip衍生品就很難做起來。”

“第四、對於無資源優勢的城市,文旅專案最好要做到【具備一定的情感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