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讓家長同意讓自家女兒去上學,每天下課後主動去人家家裡做家務的臨時教師;

為了能讓學生能保持狀態上課,自己掏錢給學生買衣服、買食物、買文具的臨時教師;

不知凡幾……

就算楊鑄後世,在某些邊遠農村做市調時,也曾經遇到過那種週末跑到縣城裡搬磚,然後拿著工錢買了一大堆毛線,自己給學生織手套和耳套的男老師——那地方海拔高,冬天太冷,小孩子太容易得凍瘡。

見識過這些事情後,楊鑄終於相信……在這個精緻利己主義橫行的年代,這世界上還是有那麼一批“傻子”的。

然而,美好的事物往往存在於童話裡,“付出就有回報”也只不過是一句經不住推敲的謊言;

這些代課老師們,薪資低到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程度——2005年,當城鎮居民人月均收入超過800大關的時候,這些代課老師的薪資竟然只有40元月;即便是楊鑄重生之前,這些代課老師的工資平均也只有1200元1400月這是雲貴川和廣西地區的真實資料,其餘地方不清楚,但是估計相差不會很大)。

在2021年,一個老師的工資僅僅只有1200,還要用這麼點錢去養活一家人,你敢信!?

然而,工資低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哪怕他們兢兢業業地在崗位上堅守了二三十年,但哪怕是臨近退休了,卻依然沒有一個編制。

既然沒有編制,等到大量年輕教師進入農村一線教育崗位後,等待他們的就不是退休了,而是……淘汰下崗。

據楊鑄後世看過的一篇報道,一部分被淘汰下崗的頂崗老師,由於長期與外界脫節,下崗後根本找不到出路;而由於沒有編制,他們只能四處借錢補繳了數千到數萬元不等的養老保險後,坐等60歲,然後靠著微薄的養老金來渡過餘生;

至於60歲之後的養老金是多少呢?

楊鑄對那篇報道里的刺目的數字記憶極為深刻——355.48元!

天知道楊鑄看到那個數字的時候,心情是如何的。

而報道里那位頂崗了二十多年的教師面對鏡頭時,一臉落寞說出的那句話,則更是讓楊鑄感到心酸。

他說……

“沒有辦法,我們是註定要被時代淘汰的人!”

………………

深深吸了口氣,楊鑄淡淡地看著張孟平:“對於這個群體,以及他們的現狀,我略有所知;我現在想知道的是……你拿這4萬塊錢究竟是私底下直接補貼他們呢,還是另有所用?”

蘿蔔嘆了口氣:“楊鑄,原本我是想私底下找點名義直接補貼他們的,畢竟我天天在基層轉,沒有人比我更清楚這些頂崗老師的辛苦和付出,而他們也太艱難了點……一個月三十多塊錢的工資,連村裡的建檔貧困戶們都比他們強,一個個更是疾病纏身,要是真查出點大病,你讓他們怎麼辦!?”

“但是,後來我想清楚了,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且不論直接給補貼的話,會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尊心受損;對比起現在基層農村出現的狀況,我其實更擔心他們失業;”

“因此,這4萬塊錢我打算找個名義,把幾個鄉一百多個行政村的50多名臨時老師聚集起來,給他們搞一場為期12年的業務強化培訓;”

“這樣一來,就算縣裡開始【撤點並校】了,只要他們教學能力考核過關,也依然會被留下來——就算不能留下來,只要水平上去了,我大不了去求求人,在其它縣幫他們謀一份執教工作。”

“當然,如果他們考核成績好了,再去弄個成人教育文憑,能幫他們謀個編制就更好了!”

撤點並校!?

楊鑄皺了皺眉,滇南邊遠山區不比中原和內腹地區,撤點並校這麼快就要在鎮雄推行了麼?

………………

按理說,主要混跡於商業的楊鑄,對農村教育政策平日裡不怎麼關心,撤點並校這種事情應該不太瞭解才對。

但沒辦法,誰讓他欣賞的明星並不多,粉的更是隻有那麼一兩位,但偏偏“只有太陽能黑”的古校長就是其中之一呢?

嗯……

這事還得從後世一篇指責古校長“搞假慈善”的文章說起。

文章大意內容就是說,古校長雖然鼓著勁在農村裡連續捐了一百多所小學,但是根本不管這些學校的後續使用和運營;實際上就等於搞了堆空房子,啥用也沒有——說到底這些慈善行為只不過是沽名釣譽,用來維持他的熱度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這篇文章咋一眼看也並不像刻意黑古校長,因為文章連結了一個影片,影片裡的博主探訪了某個名叫“紅光古天樂小學”的農村小學,發現這所僅僅使用十年不到的學校早已經人去樓空,早就在2018年停辦了,只留下雜草叢生的地面和荒廢掉的各種設施,看起來很有些空架子的意思。

由於的確有影片佐證,因此哪怕是再相信古校長的粉絲們,也免不了底氣不足,開始疑神疑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