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了白衣統帥的視線,桓常似有所悟,急忙問道:“莫非湛瀘與宋仁軍之間,還有著什麼聯系?”

白衣統帥重重點了點頭,道:“主公既然身為書劍閣傳人,自然知道湛瀘寶劍乃仁者之劍。”

“宋仁軍中剛好有個‘仁’字,這其中自然有所聯系。不過此地並非談話之地,主公還是先隨我進村吧。”

隨後,白衣統帥遣散眾人,引著桓常以及宋公等人朝著村內走去。

至於那些金甲侍衛,卻是全部被攔了下來。

小山村內建築非常簡陋,農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桓常時不時還能看到一些老人、女人、小孩,好奇的打量著自己這一行人。

面對那些好奇的目光,桓常都是微笑點頭。

沒過多久,桓常等人就被引入一個寬敞的石屋,白衣統帥讓人奉上瓜果、茶水以後,又開始繼續前面的話題。

“宋國以仁立國,襄公也正是以此為理念治國,才能得到書劍閣祖師的相助。”

“宋仁軍成立以後,當然也秉承仁義之道,這不僅是我們的信仰,更是我們的力量源泉。”

桓常聽著白衣統帥的講訴,這才知道了另外一些往事。

宋襄公當年接連攻破境內宗門,不僅靠著書劍閣祖師的威勢,宋仁軍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過宋仁軍以仁建軍,所作所為自然要秉承仁義之道。

當初那些宗門沒有被趕盡殺絕,也未嘗沒有這個因素在裡面。

事實上,以仁義建軍的宋仁軍,根本不適合主動攻伐。

輝煌過後的宋仁軍全都守在襄公陵墓旁邊,並不幫助歷代宋公開疆擴土,也有這個因素。

如果宋仁軍真要那麼做了,信仰也會崩塌,戰鬥力將會大打折扣。

聽到這裡宋公才恍然大悟,心中對於宋仁軍的那絲不滿,也迅消失無蹤。

若有敵人來犯,宋仁軍為保家衛國出戰乃是本分之事,並沒有違背仁義之道,與他們的信仰沒有沖突。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每次在宋國有外敵入侵之時,才會出手相助了。

如若不然,宋仁軍根本不可能堅守信仰三百年,也不可能繼續保持這麼強大的戰鬥力。

講完了這層因素,白衣統帥再次將目光落在湛瀘身上,說道:“湛瀘乃仁義之劍,宋仁軍又是仁義之師。”

“若我等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有著湛瀘寶劍烏光的籠罩,戰鬥力將會迅飆升。”

“這也是宋仁軍最大的秘密。”

聽到這裡,眾人都不由自主將目光放在了湛瀘身上,眼中露出了驚疑不定的神色。

不過就在此時,白衣統帥卻是話鋒一轉,道:“按照襄公遺命,主公必須要繼承宋國國君之位,還望主公莫要讓我等失信於人!”

“還望主公莫要讓我等失信於人!”

此時,其餘將領早已聞風而來,聚集在了寬敞的石屋裡面,齊聲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