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薊州貪腐案(第2/2頁)
章節報錯
聲音沙沙軟軟,帶著剛睡醒的慵懶。
霍安將手中的書往地上一扔,眼睛危險得眯起,恨恨地說道,“我和閻清風不眠不休搞了個通宵給你查訊息,合著你舒舒服服睡了一覺?”
“你有意見?”
她只說了讓他們儘快,可沒說讓他們拼命啊,看來他們這體察上意,還差了點火候啊。
燕寧索性又往後頭一倒,在搖椅上搖了搖,拿著衣袖遮了遮眼睛,回了回神。
“救災救急,你就差明明白白說薊州是我的命,你們看著辦了。我們又怎麼敢怠慢呢?就著現有的資料,抽絲剝繭,然後又各種緊急調訊息和記檔,總算是查清了始終,你聽不聽?”
燕寧笑了笑,格外認真說道,“聽,聽,聽,辛苦霍姐姐了!你們查到的都說說吧”
她一下子坐了起來,眼底都是興奮,那一瞬間像極了韓柱,看的霍安都覺得撞見鬼了。
輕咳了兩聲道,“說起來上一任薊州知州,他的名字您應該不陌生吧?”
“蒙有光?”
霍安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此人管理薊州之時,矇蔽犯上。致使薊州的每次的災情無法上達王府,也導致了薊州救災的第一黃金時間每每損失。”
霍安嘆了口氣,好在現任薊州太守令韓柱預警有方,提前佈置了所有,因此薊州受災面積不算太大。
燕寧輕輕摩挲著衣角,心底隱隱有些疑惑,“那這個人還真是死得不冤,但我不明白的是,旱災是大事,他若是上報鎮北王府,撥下來的賑災款會更多,為什麼反而瞞報虛報,刻意弱化災情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事我也細細查過,一來是皇朝的吏部考核條理中就有,但凡當地發生萬人以上災情,地方為首官員,是需要引咎辭職的,薊州城每年受災都以千計量,想來每年整個薊州全境十三郡,受災人數不下萬記,如實上報,只怕他的官位早就保不住了”
“第二個原因倒確實有趣”
燕寧挑了挑眉,示意她繼續說下來。
“說起來我著實有些佩服這位蒙大人,不怪王爺和你看走了眼,只怕完顏烏祿也沒真正看懂過他吧,能讓你和那位蒼原之鷹的皇長孫同時看走眼,這也是位人才,你要是沒有處理地那麼早,我還挺想會會的”
“你是指他兩姓家臣的事?”
對面的人椅子上坐著的人嫌棄地看了她一眼,似是在嘲諷她的無知,翹著個二郎腿,伸出手搖了搖食指,努了努嘴,“兩姓家臣?你真是小瞧這位大人了,這可是實打實的三姓家臣”
搖椅上的人右手有規律地輕點著扶手,冷凝著臉問道,“他和金陵還有勾結?”
“燕家雖然是燕雲十六州的藩主,是暗裡的王,但明面上,這還是皇朝的地方,雖然你們可以全權處理各州的軍防,連屬地的官員也可以插手治轄,但到底還有些東西,是不能逾越的,比如說稅收、糧產,燕家暗裡有收入一些,但也不能全部收入囊中,總要上供給金陵,這是金陵最後的底線”
聽她這樣說,燕寧順著點了點頭,“這事我知道,也是當年先帝在的時候就定下的,燕家鼎盛之時不反,從百萬大軍自削到五十萬大軍,可不是白乾的,若不是受藩燕北,這北周如今什麼境況,還真的難說。稅產的事情之前都是由幽州暗度司處理的,暗度司只隸屬於鎮北王,主司財司政司農,維護鎮北王府利益”
霍安面目嚴峻,頗有替她打抱不平的意思。
“可是重點在於,本朝講究的藩地與封地不同,藩主只有藩地部分管理權,而封主是有此地的全部權利的。皇朝至今受藩的雖然有鎮北王,定南王,蜀山王,正兒八經封出去的城就一座薊州城和你家祖傳的幽州城。”
“薊州,是當初先帝賜予你的封地,作為領主,我的津門郡主,薊州的稅供都是完全屬於你的。”
“你自己看一下暗度司的記檔去,我雖沒有查閱,但我們翻了蒙有光的舊宅,哪怕現在薊州大旱連年,但到底曾經也是燕北糧倉,以農立本。以去年計算,年產三百一十二萬石,也就是鎮北軍半年的口糧。而上供鎮北王府的,不足一半,你當那些哪去了?”
燕寧面色一黑,擰著眉,眼中蘊起怒氣,寒芒閃動,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拿著我的東西,去向金陵做人情,這人死得還真是太便宜了”
微垂著眼,心中有所計量,等她再抬起頭,嘴邊漾開一陣明媚笑意,霍安以自己多年開酒樓見慣人來人往的直覺判斷,她估計又要搞什麼大動作了。
喜歡望北樓請大家收藏:()望北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