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發動機整齊排列,發動機之間的間隔有1.5米的距離。兩個發動機都安裝螺旋槳,雙螺旋槳旋轉起來之間的間隔是0.2米。將提供雙倍的動力。”

“理論預計,鵬式飛機成品的自重將達到2.1噸。鵬式飛機的最大承重限度,卻是3噸。按照正常成年人的平均體型計算,鵬式飛機大概荷載能夠達到35人。”

嘶——

李真倒吸一口冷氣,被這個數字給嚇了一大跳。

能搭乘三十五人的飛機?

柳驚鴻滿臉嚴肅的說:“我知道這很難置信,但實際上這卻是真的。它太有可能成功了。”

李真沉吟道:“這麼龐大的機身,它的速度是不是會慢很多?”

“看起來笨重,但其實它的速度一點也不慢。理論上來說,滿載之後它依然能夠達到220公裡每小時的巡航速度。”

“這麼快?”

“那當然,因為它即將採用的是突破性設計。雙機頭啊。雙排九缸的超大功率星型發動機。”

“這種大功率的發動機,對於轉子的承受是很考驗的。機動院那邊……”

李真沒說完,柳驚鴻滿臉自信的道:“我們本來要使用的是雙排七缸發動機的。但是是機動院建議我們使用雙排九缸星型發動機的。他們對於雙排九缸發動機很有信心。他們追求的也就是那種力量美。”

“我先看看發動機。”

“那我帶李師去機動院吧。”

“……”

對於飛機的設計,李真沒有太多的擔心。航空研究院設計研發還是很靠譜的,但是每次都會因為發動機的問題而擱淺。外人當然不知道這些,外人只知道錯誤都是航空院,其實不是,錯誤不在航空院。嚴格來說也不是機動院,只是目前的工業水平,限制了動力系統而已。

機動院的馬建斌親自迎接了出來,聽說李真要看雙排九缸星型發動機,激動難耐:“快,快去把咱們的‘大牛’搬出來。”

轉身,又對李真說:“李師,我對於雙排九缸發動機非常有信心。雖然週期短,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它不僅動力恐怖,最重要的是非常穩定。我知道,長途飛行嘛,穩定和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這一點無須擔心,我們之前實驗的時候,‘大牛’在燃料供給下,持續工作了三天三夜,依然是動力澎湃。沒有任何的損傷。持續工作這麼久的時間,發動機從裡到外都燒紅了,但依然是堅固如新。

不是吹的話,當時發動機燙的能把一塊生肉幾秒鐘烤熟。但是它卻依然能夠穩定工作。我們想要找到它的極限,但是暫時沒有找到。”

李真問道:“持續工作三天三夜?磨損度呢?”

“哈哈,我之所以有如此的自信,就是因為材料。材料工程院那邊研究出來的一種金屬,耐熱度、耐磨度都是極強的。除了比鋼重一點之外,它的熔點極其高,堅固度也非常可怕。所以磨損消耗微弱不計。”

很快,機動院的人將那傳說中的‘大牛’給搬了出來。

說是大牛,確實是大。

這一臺發動機,形狀規整。差不多相當於一張八仙桌那麼憨。遠遠一看,就算它還沒有啟動,就給人一種極強的心理壓力,以及那種從骨子裡發出來的震撼感。

李真眼前一亮,心中只能想到一個詞語——力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