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憂愁的看著這一大堆殘骸,依稀還能看見那極美的線條,柳驚鴻眼裡有沉重之色:“這種機型專為劍魚號而設計。我最得意的作品,現在得到了最嚴厲的否決。是要重新改變它,老老實實的先進入航天,再考慮爭霸藍天麼?”

柳驚鴻捏了捏拳頭,我這一次,放棄了。

好,就按照李師所說的,從爬開始,再學會走,最後才飛。

是我好高騖遠了。

自認為已經完全摸透了前置發動機的飛機,已經不屑於去研發了。

但是現在,看來需要從頭開始摸索。

我膨脹了……

柳驚鴻用了一夜時間,做出了最終的決定,翌日,對整個九州科學院宣告:“暫時封存劍魚號所有檔案。所有人員從頭開始,研發前置動力飛機。”

有人提問:“如果是單發動機,那麼我們的方向是雙翼還是單翼?”

柳驚鴻沉默片刻:“雙翼!”

只有雙翼,對於目前來說才能更平穩的飛行。而單翼的技術難度卻有點太大了。

航空院立即封存了劍魚號所有資訊,所有學員下意識的去忘記劍魚號。

但是隻有他們自己知道,整個航空研究院,包括院長柳驚鴻。內心中都存了一個夢。

單翼雙動力飛機!

這一次的好高騖遠,不代表永久性的不去觸碰那個禁忌。

大家只是將它封存了起來。當有一天,擁有了更多經驗和技術的航空研究院,必定會讓劍魚號真正的征服藍天,成為空中霸主。

已經嘗試過一次雙動力飛機,而設計起前置發動機的飛機,就比較駕輕就熟了。

大家已經不是第一天和飛機打交道了。什麼形狀能夠擁有更好的流線型,更好的破風能力。怎樣的攻角能夠更容易的飛天,更加平穩。

這些早已經瞭然於胸。

章至那個時代的農民,都能拆了摩托車發動機,造出小型滑翔機。新九州的航空研究院的專家們,又豈能連最簡單的那種機型都設計不出來呢?

之前一直沒有嘗試,只是因為大家都膨脹了。覺得那種無足輕重,不屑於去研發。

但是現在從零開始,他們要腳踏實地了。

沒有用到多長時間,一個新型號的雙翼飛機完美呈現在了圖紙之上。

依然是雙層翅翼,機身用木材製作,以鋁板包裹。

兩個座位,一前一後。一個是主駕駛,另一個是副駕駛。

飛機不大,長只有五米左右。翼展才六米多點。

看起來完全就是個迷你飛行器,太袖珍了。感覺根本不像是飛機,更像是小孩子的玩具一樣。

柳驚鴻給這個飛機定名為——蚱蜢號。

取的名字很貼切。這五米見方的小飛機,看起來確實很像是一隻蚱蜢。

而值得一說的是,蚱蜢號飛機對發動機的功率要求並不高,單排的七缸星型發動機就完全可以帶動。

預測全重二百公斤。如果以七缸發動機帶動,再坐上人的話,那麼蚱蜢號的預計時速有可能會達到一百八十公裡每小時。

若是使用更高功率的雙排七缸星型發動機的話。這個資料還要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