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口頭上的討論,是討論不出來個所以然的。

李真把教案一拍,郎喝一聲:

“一切理論都沒有實際來的直白。”

眾人聞言,停住了說話聲。

李真說:“我們把單層翅翼的飛機,以及雙層翅翼的飛機,全部做出來。然後進行試驗不就可以了?”

眾人吶吶:“可是發動機那邊……”

李真揮揮手:“先不管發動機。先做無動力機架……你們放過風箏麼?”

話音落下,所有人的眼前都亮了起來。

“哈哈哈。”

“對。風箏。”

“放風箏。”

“我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李師的意思是,先把機架做出來,然後用繩子牽引,用蒸汽車,或者馬來拉。像是放風箏一樣放上天空。”

“嗨,我怎麼就沒轉過彎來。口頭上的討論有什麼用啊,這就是需要試錯,經過無數次實驗才能得出結論的科學。”

“……”

說一萬遍,不如做一遍。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誰也沒有經驗,誰也沒有見過實物的飛機究竟什麼模樣,包括李真也沒見過,也僅僅只是由章至口頭描述,然後自己腦海裡進行想象。

說幹就幹。

九州科學院是不差錢的。在航空院的號召之下,內部的工作室就開始行動了起來。

至於材料。

暫時不要去想什麼金屬材料了。

金屬材料的飛機不屬於當前這個時代。

由於發動機動力太弱,就算星型往複式發動機面世,預估的理論動力,也根本就不足以帶動金屬的機身。

再三討論之下,李真決定用木質材料來完成飛機的機身構架。

用木質材料構建機身結構,那工作就簡單的多了。木質最容易塑性,最容易打磨,在蒸汽工具的幫助下,在現有圖紙的條件下。兩天時間,就打磨好了飛行器所需的所有零部件。

最出色的工人負責打磨零件。最偉大的藝人負責給木質材料塑性。

李真等人便拿著圖紙,不斷的分析,不斷的剖析內部結構。

用鉛筆在圖紙上寫了一個編號,李真說:

“總的來說,木質結構其實還是無法承受機翼的壓力。”

林秀峰皺著眉點頭:“李師說的對。翅膀不能用實木,實木太重了,這麼重不用想都根本飛不起來。除非有超級強大的動力作為支援,顯而易見,當前我們世界最大的動力機,來源於星型往複式發動機,遺憾的是這個發動機都還沒有成功研發出來。動力限制了發展……”

柳驚鴻也是極其為難,說做就做,一拍腦袋就做了。做的倒是簡單。

出色的木工打磨出他們想要的機翼,不費吹灰之力,並且精確到毫釐。但問題是,當開始準備打造機翼的時候問題才出現在眼前。

實木的機翼,根本就不足以飛起來,太重了。理論上,可以削薄機翼的厚度來減輕重量,可守恆的原理又證實了削減了厚度,就削減了強度。

那怎麼辦?

李真一拍腦袋:“有一個辦法,需要大膽嘗試一下。”

“什麼辦法?”

“我們用鋼管,或者金屬管來搭建出機翼的形狀框架。然後蒙上帆布,或者油布啊。”

柳驚鴻皺眉:“油布?帆布?用布啊?這……這能行嘛。”

林秀峰則是眼前一亮:“這個辦法不錯啊。金屬框架,增強了強度,強度比實木的機翼還要高。而蒙上帆布油布,則又減輕了許多的重量。這個辦法好,我覺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