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科學院。

柳驚鴻等人焦頭爛額的跟進飛行器的專案。

當他們真的將飛行器的專案推上日程之後,這才發現這其中究竟有多難。

是的,當飛行器以那樣的形狀出現,在産生了前進的動力,確實是會産生升力。

但是那只是一個大致的原理,其中還設計到太多太多的關於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工程學的龐雜複雜的知識。

一個學科陷入了瓶頸期,導致了所有的學術都進入了一個瓶頸。所有人都在尋求突破,而突破的契機就是邁過這一道坎。

也許外人很難明白,為什麼研發一個飛行器,會導致所有學科陷入瓶頸。

其實往廣義的局面去看就能夠發現這個問題。

真正意義上的飛行器,不是飛艇那樣的簡單。因為其中涉及的知識位面太過廣泛,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一次飛行器能夠研發成功,試驗成功。

那麼整個世界的科學將集體往上走一個臺階。

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將得到更多的證明,以及更多的實際資料的理論。

材料學將上升一個臺階。開發出航空航天材料,而這些材料將推動新九州的工業水平上升一個檔次。

動力學將提升一個臺階。

因為星型往複式發動機如果成功,那麼這個世界的動力將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從蒸汽時代跨越到燃油時代。

動力學的升級以點破面,會讓新九州的所有與動力有關的知識,增加更多的新方向。

之後,便是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將會提升。

可以說這一次看似簡單的飛行器專案,其實涵蓋極其廣泛,由不得李真不重視。

這段時間李真搬進了航空院之中,和柳驚鴻等人一起對機身結構進行探討。

因為星型往複式發動機存在的問題,也僅僅只剩下了排列組合,只需要時間去試錯就可以得出結論。

材料學院那邊也是需要大量的試錯,在現有的合金之中,融合出新型合金。沒有什麼配方,這種航空材料的配比,就連章至都是查不到的。

畢竟在她那個時代,這些都算是高尖端科學。基本上都是國家保密資料。

李真不求能達到那些國家的程度,他只追求一個能夠飛上天,能用,安全,就可以了。但僅僅這麼一個最低的要求,也需要大量的試錯試驗來支撐。

那麼李真能夠幫上忙的,也只有航空院這邊了。

至少在空氣動力學上,不是單純靠試錯就能夠得到答案的。

李真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圖,草圖非常像是遠古時代的早期戰鬥機模樣。但不同的卻是,這個草圖的翅翼卻是雙層的。

除此之外還能夠發現,這個飛行器和飛艇一樣,按照了飛艇的慣性思維。將動力裝置設定在了後方。

如果說遠古時代早期戰鬥機的動力來自於機頭,那中期的引擎系統則是在翅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