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慄助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工作就是這樣,除了博弈,還有妥協。
沒有任何事能不出偏差的朝著預定方向走的,包括譚宗明,也包括周文。
譚總明的想法很直接,在信達沒有真正成為巨無霸之前,徹底收購,成為自己事業上的助力。
信達的潛力,他一直在觀察,也在調查。
而周文,也不是一個服得了管束的人。他有自己的目標,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的初衷,也只是收購一兩家有資質的公司,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添磚添瓦。然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是需要交易的。
就像這次,晟煊有資源,也有自己的渠道,能在周文昂首挺進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就容不得周文不考慮譚宗明的意見。
收購,肯定是不可能的。選擇併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股份問題上,肯定會有扯皮,這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有得談,那也只能擺在明面上談判了。
晟煊想佔便宜,也得周文首肯不是嘛!
譚宗明本人也算磊落,做事講究以正合,以奇勝。在合作意向達成後,明白無誤的告訴周文,說道:“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儘快落實。”
這個自然也是周文想要的,只要譚宗明不在股份問題上扯皮太多,他還是願意在資金問題上做出讓步的。
哪怕晟煊把那家公司的資金抽走都行,周文只要公司的那個殼。
這個殼有多重要呢?
常人可能不理解,就像一個開個體店的小夫妻,想要經營香菸,沒有菸草證是不能賣的。而沒有香菸可賣,這個便利店十有八九是堅持不下來的。
因為便利店一半的營業額可能是香菸創造的。
便利店如此,信達也是如此,沒有市場準入,信達是不能做私募和公募的,手裡管理的資金也會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
要是能成功收購晟煊的金融公司,信達只要做出了成績,很快就能在金融圈做出影響力,從而擴大信達現有的規模。在市場博弈的時候,也會有無窮的影響力。
周文能看到這些,譚宗明自然也是清楚的,他又不傻。
他只是做不到周文這樣的盈利能力而已。
信達最終能走到哪一步,這是譚宗明無法預料的,也是晟煊比較遲疑的。
遲疑是因為信達的盈利能力只是一時的,還是長久不衰的。
這恐怕沒有一個人敢打包票,除了周文。
很多國際大事件會影響市場走勢,這是周文的“強項”,也是周文能生存的土壤,畢竟沒有誰能準確無誤的知道那天會發生不可控的重大事件。
國際市場就是如此,即蘊藏著機遇,也暗含著魔鬼。
只要能分辨清機遇在哪,周文就會脫穎而出。
在周文離開的時候,是譚宗明親自送到電梯口的,兩個人有說有笑的,看上去很和諧。
只是兩個人肚子裡藏著什麼小九九,也只有自己清楚了。
周文並不是很想猜測譚宗明的具體手段,完全沒必要。
無非見招拆招而已,況且,周文是有底氣的,要是突破了底線,可以完全放棄譚宗明這條線的。
另尋他路,也不是不可以的。
回到公司的時候,五點剛過,部分員工已經陸陸續續下班了。
職能部門都是按部就班,到點上班,到點下班,這是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