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熟練的拆開一個能量罩,戴著無塵手套,取出一條淡綠色的虛擬能量條,放到能量盒內,進行封裝。

聚能環有四個固定點,把聚能條呈現不規則的圓形,固定在能量盒內,三個點較近,一個點較遠。

蘇劍沙封裝完成之後,調出了瑪雅颶風牆的科技構造圖。

瑪雅颶風牆之所以稱之為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就是它並不需要大量的現實構件,只需要在地面鋪設虛擬地基,在地基內打入聚能條,使用的時候,激發聚能條,產生現實能量,變成一個近乎實體的能量牆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蘇劍沙按照構造圖,把聚能環內的能量分割並且調頻,變成四段不同頻率的能量段,焊接上控制電路,裝上pc機器,輸入程式,就製造成了一塊虛擬地基塊。

如此多的工序,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高超的工藝技術,程式語言,需要數十名頂尖的科研人員,分工協作,才能完成。

這還不包括早期的程式開發,能量調頻試驗等等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時間精力的大工程。

但是蘇劍沙一個人就完成了,展現出了極高的智慧,運用手段和動手能力。

單憑這一點,他是完爆左丘明。

左丘明更側重於理論研究,實際開發,技術應用,前景規劃等都並不出色,動手能力極差。

“好,”蘇劍沙搓搓手,有些興奮激動,這可是難得的機會,若是成功,將會省去極大的人力物力,能量消耗,並且可以把瑪雅颶風牆的建造,立刻提上日程。

他把手放在了回車鍵上,呼了一口氣,輕輕一敲。

小巧的微控制器螢幕上,出現了一排排綠色的程式碼,如瀑布一樣,向下流動。

滴滴

一刻鐘後,程式執行完畢,開始激發聚能環。

聚能環一顫,如同蟬翼,發出一片淡綠色的熒光,滋滋,光芒輻射,形成一個四十厘米長,二十厘米寬,六十厘米高的虛擬地基塊,頂部凸起成弧形,用來承接上面的虛擬牆塊,下端是鋸齒,用來楔入地面。

蘇劍沙露出喜色,把手按了上去,觸手堅硬結實,和真的水泥混凝土沒有分別,微微用力,虛擬地基塊,只是一晃,微有彎曲,並沒有破碎。

“我這一按,少說也有千斤之力,一點事都沒有,看來瑪雅颶風牆技術,果然不一般。”

“下面就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激發上層虛擬牆塊。”

虛擬地基塊頂部的弧形結構上,出現道道銀色光芒,這是虛擬能量激發,開始干涉現實,嗡,形成一個四十厘米長,二十厘米寬,二十厘米高的虛擬牆塊,牢牢的站在上方。

“成了,”蘇劍沙高聲歡呼。

但是話音剛落,異變突起。

喜歡萬道天河請大家收藏:()萬道天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