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餘刃恢恢(第1/2頁)
章節報錯
堆積如山的試驗資料紙張中,一個頭顱伏案工作,運算推理,引導圖形,得出許多結論資料,光是記載的紙張,就有數十張之多。
咔
蘇劍沙擲筆在桌,抬起頭來,閉目存神,用手捏著眉心,突然張開雙目,眼中有精芒如電,一閃而過。
“所有的試驗資料,我都歸類逆推,大略知道左丘明是要幹什麼,他仍是堅持虛擬能量能量的線性結構,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把線性聚能條,做的更大,更復雜,以此來支撐更加強大的功率輸出。”
“無論是用在紅珊瑚武者鎧甲上,還是用在瑪雅颶風牆上,都是這種長條波浪形的聚能條,但是這樣就有一個弊端,線性結構極其不穩定,雖然能夠承載大功率的輸出,可是少有變化,就會破壞了線性結構,聚能條超負荷,就會破損,功虧一簣。”
“所以,他需要調整線性聚能條的形狀,增加聚能條的數量,來加大功率輸出,提高韌性強度,以之承載更復雜,更高峰值的能量衝擊。”
“但是這樣就導致變數極多,穩定性極差,需要經過大量計算,確保每一個變數都在穩定的數值之內,才能保證聚能條的穩定。”
“紅珊瑚武者鎧甲還好,只有數十個變數,計算量雖大,但是以泰陽本部的計算能力,科研力量,仍可應付。”
“不過要是把這一套放到瑪雅颶風牆上,那就是自尋死路,沒有人能計算的出來,每一米都有數百個上前個變數,環繞泰陽市建造防禦牆壁,要多長?至少要數百公里,那得有多少變數,累死這些人也算不出來。”
蘇劍沙眉頭緊皺,手指在桌面上敲擊,陷入沉思:“聚能條的線性結構,確實有優勢,但是左丘明這樣蠻幹,那肯定是不行。”
“環形呢?用我的創造的聚能環行不行,把聚能條繞成一圈,組成一個環形,結構極為穩固,能承受極大峰值變動的衝擊,並且變數極少,易於計算,簡單易行,維護方便。”
“就這麼辦。”
蘇劍沙說幹就幹,實驗室裡有充足的實驗材料,立刻就可以展開試驗,不過在試驗之前,蘇劍沙仍是把今日左丘明分派的資料計算科研任務完成,計算出數值,透過泰陽一號聯絡系統傳送了過去。
科學研究不是打打殺殺,蘇劍沙無心爭奪勞什子的執行官寶座,也不會故意拖延,消極怠工,而是積極配合左丘明的研究工作,左丘明每天發放各種科研任務,蘇劍沙都會一一完成。
不過蘇劍沙比左丘明看的遠,看的清楚,左丘明一意孤行,發展線性聚能條的道路,絕對行不通,再怎麼辛勤鑽研,到最後也是一場空。
蘇劍沙決定另闢蹊徑,用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聚能環來承載瑪雅颶風牆技術。
虛擬能量轉化成現實技術,發源於瑪雅颶風公司,將虛擬能量凝結成聚能條,聚能條直徑0.5毫米,長30毫米,能輸出相當於一臺超音客機的引擎功率,並且不會枯竭,可清潔使用十年。
比之傳統最強科技核能量,還要強悍許多,並且更加清潔,質量更小,可反覆使用。
只要虛擬能量聚能條不被破壞,就能一直使用下去,理論上壽命是無限的。
但是因為穩定性,承載性,相容性,安全性的問題,虛擬能量,並不能完全百分百的清潔使用,壽命大大縮短。
蘇劍沙提出的聚能環理論,就解決了虛擬聚能條的穩定性等問題,甚至發明了能環公式,為解決聚能環的結構性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
和他齊名的左丘明,在科學家也是無可爭議的天才人物,幾乎在同一時間,提出了聚能條的線性結構理論,轟動全球。
線性結構簡便易行,極其利於能量輸出,不像聚能環,需要特殊的不標準環形結構,需要價格昂貴,工藝複雜的封裝技術,具有很好的前景。
聚能環則因為結構小巧,功率穩定,被應用於開發武者鎧甲。
左丘明之所以要把蘇劍沙置之死地,除了意氣之爭,更多的是學術上的分歧,蘇劍沙憑藉高超智慧,給他以重創,並且引用他的多篇論文,駁斥了線性結構的可行性。
導致許多應用擱淺,左丘明的聲望一落千丈,大不如前,甚至一度傳出,他蝸居在幾平米的陋室內,無以為繼的地步。
時隔多年,左丘明仍是堅持極其不穩定的線性結構,甚至不惜加大計算量,調動一切力量,用來計算需要穩定線性結構的變數數值,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蘇劍沙自然不會被他左右,再次用他熟悉的聚能環結構,來嘗試承載瑪雅颶風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