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京城。

這裡闊別已久又下起了雨。

不過還未到酸雨的程度,鄭鐸聽之任之。

在工業園區中,鄭鐸專門騰出一片區域,用於空間暗蟲的培育和研究。

劉長生那邊還未將空間礦石準備好,所以他便把主要精力,放在暗蟲的研究上。

空間技術提升到九級,即便用大量的礦石用於實驗輔助,恐怕也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而暗蟲的研究相對短頻快。

只不過專案分的比較細。

經過初步設想,鄭鐸把研究板塊分為四類。

一、暗蟲的基礎研究。鄭鐸對於暗蟲的認知,多半來自於劉長生等人的口述,只知道它們是攜帶生命特徵的暗物質掉落到這個位面形成的產物。

但對於暗蟲的基礎資料卻知之不詳。

比如最基本的單元是否是細胞?若是細胞,其中的結構又是怎樣的?進食的器官是否相同,汲取食物基因的功能是否來自於異常的消化系統……

該項研究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暗蟲的基礎結構,為接下來的研究奠基。

二、暗蟲的生命力研究。暗蟲的生命力頑強,即便被大卸八塊都能存活,該研究的宗旨是要找出暗蟲生命力頑強的基因證據。

除此之外,還會研究暗蟲在不同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性情況。比如在真空、高壓、低溫、高溫等環境中,是否會導致其活性降低,無法進食,甚至死亡。

三、暗蟲的馴化研究。透過餵養、陪伴等方式馴化暗蟲,明確馴獸技能的作用性。若有效,則試著磨練熟練度,一旦技能提升至十一級,會帶來質變!

四、暗蟲的食譜研究。暗蟲吞噬不同物質,會汲取其中基因,進化己身,這個過程會在體型中有所體現,一般來說,體型越大的空間暗蟲,吞噬進化的次數也越多。該項研究是為了找出,最佳的餵養食譜,從而讓暗蟲按照期望的方向進化。

食譜研究包括尋常物質,當然也包括暗蟲之間互相吞噬。

不過,這項研究是建立在馴獸技能對暗蟲有用的前提下,若技能無效,則只做瞭解。

鄭鐸跟劉長生約定的時間是三年。

三年之內,他不僅要鑽研空間技術,積攢積分,同時還要把暗蟲的性質研究透徹,任務不可謂不重。

以他一個人的力量,稍顯單薄,但有元一的輔助,過程能簡化到最簡。

這整個工業園區直接連線著元一的程式,操作起來如臂指使,實驗性的研究,諸如暗蟲絕大部分的專案,都可以託管給元一。

鄭鐸只要負責第三項馴化研究就可以了。

“你還是人麼?那邊讓我搜尋著藍星上磁場不穩定的區域,同時兼顧採集機器人的生產,這會又丟給我這麼多工。”

當鄭鐸把想法和要求提出來後,元一習慣性抱怨。

此刻出現在京城工業園區的是元一的一道投影,並不影響他多線操作。

“為什麼突然搞這麼多空間暗蟲回來?”

系統的事情元一併不知曉,所以也就不知道鄭鐸想要馴化暗蟲這一真實想法。

“從劉長生的描述來看,葬送紅種人星際航行夢想的元兇應該就是暗蟲,這說明暗蟲能在宇宙中長存,既然要離開藍星,進入太空,那今後就有可能遇見,我這麼做是為了未雨綢繆。”

鄭鐸給出解釋。

這並非是誆騙元一的說辭,而是他研究暗蟲的另一個原因。

別看飛星成功穿梭太陽系邊緣,沒有碰到暗蟲的侵擾,但這不代表太陽系的邊緣不存在空間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