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嶽在古幽州之地,是上谷郡、代郡、漁陽郡、范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這幾個郡的統稱。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陸路交通的樞紐。昭德大業四年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大河,北達涿郡;七年,昭德武帝吳遲克乘龍舟自江都經大河入永濟渠,至涿郡;同年,又動用江淮以南民夫、船隻運黎陽、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里”。由於永濟渠的鑿通,運河的終點涿郡又成為北方水陸交通的中心。

這裡軍事地位十分突出,若對北塞用兵,集結兵馬、軍器、糧儲優先選擇的位置便是在這裡。

而這個地方,作為北方的軍事重地、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廟堂對其的管轄極其困難,原因在於盤踞在這些地方的十七個家族,以雷、鄔、米、狄為首,各族擁兵自重,常年與朝廷呈對立狀態,其中雷家家主雷文豹,米家家主米高這二人更是目無超綱,有割據稱帝的趨勢。

魏鳴中東廠探子刺探到了訊息,未雨綢繆,準備於未亂之際瓦解這十七族對於河嶽之地的控制。

勢族雖多,卻不足為慮,兵家有言——擒賊先擒王,首先要設法除掉那為首的雷、鄔、米、狄才是。但此四族在當地根深蒂固,在幽州民間呼為四王,絕非等閒的普通氏族可以相提並論。更有這樣的詩句流傳於江湖,“便縱拼爭反下游,隨波逐浪詎慚愁。庸夫碌碌惟虛滅,雷米昂昂豈罷休。”

如此重要之地,雷文豹與米高不死,皇帝怎麼可能睡得著覺。

張東昇的第一站是偏遠一些的遼西郡,為了搞到足夠的情報,挑了十七族中一個小族,海陽季家下手。

海陽城位於遼西郡的最南端,是個靠近洪荒海的城鎮,因地處洪荒海之陽而得名。

因為靠近海,所以這裡地勢較為低緩,山丘也都很矮,一眼望去平平緩緩的一片,就如同被刀削去的麵糰一般。

沒有直接殺上門,張東昇首先來到了洪荒海邊。

千年未見,它還是那般的洶湧詭秘。

洪荒海一望無際,天空一片烏黑,狂風大作,烏雲疾馳,時不時雲中還會閃耀出紫色的雷電光芒。

立於海邊的山崖上,張東昇眼神複雜,直直的向前望去。

海綿陰沉呼嘯著向岸邊席捲而來,海浪翻滾,宣告著風暴即將來臨,在這片海域,這樣風暴幾乎是常態,風平浪靜才是例外。

張東昇身後聳立著一塊不算高大的花崗岩,在時不時紫色雷光的照耀下,如同一隻俯身準備襲擊張東昇的惡獸。

天空下陰森的岬角就像是惡獸探出,伸向張東昇的手臂。

惡來劍帶著雷霆之力,呼嘯而出,攪入雲層之中,紫雷感受到了挑釁,與帶著藍色雷光的惡來劍殺在一起,鬥折而來。

兩種顏色不一樣的雷光,或死磕死鬥,或交相呼應,極難理清。

鬥了好大一會兒,惡來都未顯一分頹靡跡象,紫雷似乎震怒了起來,雷聲咆哮,一股猶未粗壯的雷自天空,擊向海面。

黑黢黢的海水頓時被點亮了大片,這柱雷光就如同一顆大樹般種在洪荒海之上。

只是這樣的奇景只持續了一瞬間。

風暴也在這時更加的狂怒了,更加用力的卷擊張東昇腳底的岩石,讓整塊山崖都顫動起來。

拍碎的浪花隨著大風濺到他的身上,身處於風嘯雷鳴和閃電之中,飄舞的青衣與白髮格外癲狂。

他抽出背上的燼寂劍,一步一步的走向懸崖。

又一雷在海面上,一直連線到雲層中的光亮像極了神仙的寶座,照亮整片人間大地。

憑藉著打閃的光亮,張東昇一躍而下。

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呼呼風聲與雷鳴伴隨在一起,讓他感到些許頭暈目眩,彷彿這一下就是落入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