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無涯得了風南華內功心法修煉決竊,短短數月,已與小七內功到了一個層次,劍術方面,自是得了風南華真傳,加上自的穿雲劍法,如今在劍術上,恐是少有敵手。

小七為尹無涯這巨大進步感到興奮,不過又想到自己以前比他功力高得多,如今卻到了一個層次,不免有些面紅耳赤,於是每天硬是要與尹無涯來一場比試,或比輕功,或比劍術,或比內力,結果都是雙方不勝不敗,比了個平手。

小七再也奈不住內心疑問,見了風南華問道:“太爺,無涯在這短短的時間就趕上了我,你傳他什麼特別心法了麼?”

風南華聽得小七這般問,也不生氣,小七隻不過還是個不到二十的少年,說話當然不會拐彎抹角,“無涯每天都在用心練功,而你呢?”

小七被太爺這一問懵了頭,想了想確實自己沒有無涯那麼用心,小七心想,“反正又不找人打架,武功再高又能怎麼樣。”

不過習武之人再怎麼也希望學到別人不會的武功,小七還是肯求道:“太爺,你再教我一招絕招行不行?”

“好小子,先把太爺教你的練好再說吧!”

“每天都練同樣的招式,很無聊的!”

風南華哈哈一陣大笑,想這小七,真是個天真的孩子。“好吧!太爺便傳你一套絕世武學,叫做‘三合劍術’。”

小七聽罷,興奮不已,又問道:“太爺什麼時候教我?”

“現在。”

風南華目視小七,遞了一把長劍給他,又接道:“所謂‘三合劍術’中的‘三合’分內三合、外三合,你可千萬記住了。”

“內三合乃心意氣,三者相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乃手腳,肘膝、肩胯,三者相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小七你可記清了嗎?”

小七點了點頭,算是記住了。

小七回想太爺所講‘內外三合’,按其言用劍果不其然,招招均著劍氣,勢勢均有巨大震力。這‘三合劍術’果真天下絕學。

無涯正苦於修練內功心法,盤膝而坐,正吸著空中靈氣,一點一點聚於體內,使得內力一點點增加。風南華行了過來,不著半點聲響。

半響無涯方才睜開雙眼,見了風南華,起身道:“太師公,你怎麼來了!”

“太師公今日傳你一套絕學,你可想學麼?”

“真的嗎?”尹無涯含笑道。

“四象遊身步怎麼樣!”

無涯撓了撓頭,似有疑問,風南華又道:“你可聽說過四象遊身步麼?”

“無涯曾聽父親說過,父親說‘四象遊身步’是一門極為高深的武學,一般須練十年方可大成。”

“你父親說得沒錯,一般人確實須十年方可煉成,可你卻不同,數月之內,定能大成!”

“太師公可莫要哄無涯!”

風南華哈哈大笑,沒想到無涯不知道自己還是個武學奇才。“你與小七二人資智均不凡,看看小七,小小年紀就練得一身好武藝,江湖上可是少有,而你比小七天份還高了一些,難道還沒有信心煉好‘四象遊身步’麼?”

“太師公即已這樣說,無涯怎樣也得試試。”

“此套武學,乃注重於雙腳,‘遊身’便是靠近於對方身體,‘四象’,乃東南西北四向,分別化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此四個方位,乃人體之大忌,施功時,便從這四個方向遊之,萬不可止步於其他方位,無涯,你可記住了嗎?”

“記住了!”

“此外,還雖瞭解人體的穴位,人體中單穴約五十二個,雙穴三百個,經外奇穴五十個,其中要害穴位一百零八個,死穴三十六個。人體還有八脈,乃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言畢風南華瞬間不見了蹤影,似消失了一般,無涯略感身體周圍有風吹過,不徑嘆道:“這便是‘四象遊身步’嗎?”語畢風南華瞬間立於無涯身前,不顯任何臉色,手中持了一本書,遞給無涯道:“此本心法,可要收好!”

轉眼數日,蜀郡青城山吉常道觀,鄔文子每日與有涯去往山頂,盡吸天地之靈氣,以驅除體內濁氣之用,還可以靈氣增進元氣,對身體極為有益。老莊哲學講天地為一“道”。“道”生萬物。人依存於萬物之間,萬物將給人們所有。

有涯經過數月修道,對“道”已有自己的見解之處,所謂“道”便是天地之靈也,“道者”天地之精華也。

而鄔文子腦中的道,乃是天下之蒼生,此道便是天下人也。這種對於道的認識來源於師父華生子。可見華生子必是關心天下蒼生之道者。

伍萬重前往劍閣,恰經過青城山,便上山而去,一是看看外孫尹有涯,二是將孫泰一事告之華生子與鄔文子,以便多些助手。伍萬重到了道觀,見一道童,說明來意與要見之人,道童將伍萬重帶到‘天師閣’。

“師祖,有位從南海來的居士找你!”道童站在天師閣門外道。

“讓他進來!”伍萬重推開‘天師閣’房門,行了進去,見了華生子。

“華道長別來無恙!”

華生子睜眼看去:“哎呀,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伍大俠,貧道失禮了!”

兩人哈哈一笑,似是多年不見之好友重逢一般。

在青城山山頂修煉的鄔文子與尹有涯二人得了訊息伍萬重來了道觀,二人也快速下了山來,直奔‘天師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