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是,……”

帕格尼尼將所有的錯誤都點了出來,然後架好自己的琴。

“現在,我再給你演奏一遍。”

和之前那個學生一模一樣的曲調出現,但帕格尼尼的演奏,極為純熟流暢,甚至可以用得上華麗來形容。

周圍的學生也是在觀摩感悟,對比自己拉的,找出自己的錯誤,從而提升自己。

等到帕格尼尼演奏完,那個學生眼中滿是領悟的神色。

等到那個學生退下去,第二名學生站起來。

帕格尼尼也是一樣,點出錯誤,再進行演奏,不過第二次演奏的時候,就專門挑學生錯誤的部分重新演奏。

在快要下課的時候,算是全部指點好了。

“都沒問題了?”

帕格尼尼看了一下,沒有學生回答了。

“在下課之前,我再拉一首曲子。”

此話一出,所有學生都是精神一振,豎起了耳朵,全神貫注地地看著帕格尼尼,而後面的錄影也是早就開啟了。

“我這首要拉的曲子,是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是描述吉普賽人的曲子,吉普賽人有句諺語,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身軀是用來相愛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而這首流浪者之歌,也被稱為吉普賽人之歌。

下一刻,帕格尼尼開始演奏了。

分弓、連弓、頓弓,一段寂寥中帶著優雅的旋律驟然而起。

不過是寥寥片刻,就刻畫出了沉重、悲愴、惆悵的吉普賽人。

所有學生都是在仔細聽著,一般來說,多聽大師級別的演奏,對一個人的審美水準,絕對是影響極大,要不然也不會有音法,無論是音樂世家還是書香世家,就是說高水準的環境下,不知不覺就將自己的審美提升上去了。

而這群學生,聽多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後,自然對小提琴的理解,又能再上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