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見一見越侯(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像一切都準備就緒。
圍繞北境的這場戰爭,一觸即發。
只待孟書君一聲令下。
越徹撞死也不肯說出九萬藏兵位置的事,沒那麼快傳回殷朝,殷王也沒那麼快知道這裡的一切。
這是訊息即時性滯後的最大缺陷。
孟書君抓住這個時機,一聲號令:全軍出發!
那是一場很盛大的戰事。
所有你曾經在書本上,圖冊裡,傳說中聽到過的形容詞,都可以用在這裡,流血飄櫓,屍骨成山,殘肢斷骸。
誰是正義的一方呢?
誰都不是。
誰也都是。以牧嵬為首的大軍裡,不管摻雜著幾方人馬,那都是舉著“殷”字旗的,都是殷朝的人,他們是來剿滅叛軍,清君側,正王權的,殷王終於完成了他的侵吞,不論是神殿對此有多不滿,如今只認“殷”這個字
。
以孟書君為主的大軍,也揉合著多方人手,雖然舉的旗子亂七八糟,有“孟”,有“越”,甚至還有“巫”,他們是伸張正義,光復天地,為顛覆殷朝暴政而來。
你看,故事裡的人物,總是由他人落筆而寫成。
這落筆之人,願意讓誰是正義的一方,誰就是,願意賦予誰時代的使命,誰就是,願意告訴你誰是不屈的靈魂,誰就是。
可憐的,不過是那些一筆帶過的萬千生靈罷了。
他們有什麼錯呢?被灌輸著化為勇氣與力量的思想,一具具血肉之軀,鋪落著所謂王權神權的道路。
憐憫是應該要有的,絕不多餘。
但人們時常會忘記,你是以何身份在憐憫他人。
要麼,是你身居高位,沾血的刀與劍指不到你臉上,熱血的殺戮和狂歡的砍伐,都不能沾到你的衣裙,你看著地形圖,那一絲絲僥倖生存的善心,讓你憐憫他人。
要麼,是千百年過後,在悠閒的傍晚,你喝著茶吃著點心,坐在現實靜好的歲月裡,翻翻史書,在隻言片語間,假裝感同身受地去體會當年慘狀, 道一聲,憐憫。
而正在經歷那一切的人,只會感到,悲傷,痛苦。
他們會不會這份憐憫而動容,還真不知道。
但大概,孟書君是連一絲絲善心都沒有僥倖生存來的人,他在打響頭一戰之後,就在等待越清古率人,從後包剿牧嵬。
他不擔心越清古會退縮逃跑,除非,他真的是個人渣,連他父親的死,也能無動於衷,才會糾結於到底要不要讓他那養尊處優的殷朝王后妹妹難做。
越清古但凡是個人,他都應該站出來。
越清古沒有讓他失望,在孟書君的大軍抵達之際,他就已經站了出來。
石空替他挑了一把好劍,寒光湛湛。
這把劍凌空一揮,他身披戰袍,率軍九萬,殺入戰場。
誰又能想得到呢,那個總是一身紅衣,騷包得讓人好笑的閒情公子,也會有此刻這般勇赴戰場,揮劍殺敵的時侯?
世道嘛,總是有事沒事地,就把舊人變了模樣,你認不出,也別怪。
牧嵬早知會如此,倒也有防備,沒有一洩千里的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