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老是喊狼來了的那個小孩(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她也寫信,信裡話不多,她說:靜觀其變,避其鋒芒。
孟書君便從自家糧倉裡搬出了糧草,背了這口黑鍋,權當是把以前從他們那裡搶來的,還一些回去,反正也沒真的虧到哪裡去。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孟書君和越徹底之間已是有了嫌隙和怨懟,這不是小事,下面的人怎麼鬧騰,上面都能壓得住,但若是上層之間出現了問題,那負面情緒就很容易蔓延下去,畢竟大家都是在官
場上混過的人,誰還能不明白上面說要拿三分,下面就能給你做到一百分,盡心盡力地哄著上頭高興?
過猶不及這個詞兒,下面的人不太在意,他們只在意,如何做到寧錯一百不放一個地完成上頭的指示。
有了這樣的問題,就需要解決。
而所有的內部矛盾都有一個統一的解決方式,那就是轉移。
製造外部矛盾,轉移注意力,緩解內部壓力。
于越城和清陵城來說,外部矛盾這個東西實在是和尚頭頂的蝨子,就明擺在那兒——死守在北境邊上的神殿大軍,如今說來,或許應該用神殿與殷朝的聯合大軍。
打仗去,打他們去,讓越城大軍胸腔裡的憋屈和火氣有地兒可撒,也能緩和越城與清陵城之間的不愉快,去對付共同的敵人。
於是越清古寫給越徹的信裡,就可以讀到最後一段。
最後一段越清古對越徹寫道,北境大軍總要突破封鎖線,趁著如今殷朝長公主殷安被俘朔方城,殷朝全力營救之時,藉此機會,揮軍南下,多佔一寸地,便是一寸的勝利,多得一座城,就是一城的成就。
天時地利人和,機遇到了就不可放過,越徹當即與孟書君商議南攻之事。孟書君倒也不是什麼都要問過方覺淺才能做決定的人,他自己的腦子也是足夠好用的,只略作思量,便同意了越徹的提議,小小的要求是,由越城大軍打頭陣,派石空去還是派閻術去,這個由越徹自己去
決定。
越徹沒有反對這個提議,因為不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軍心所向來說,越城打頭陣都是更好的選擇,至於由誰去這麼危險的衝鋒陷陣,當然是死道友不死貧道,讓閻術去。
讓閻術的“王”字旗大軍去。
不論是從越城角度,還是從朔方城角度來說,閻術都沒有拒絕的理由,因為朔方城,早晚也是要對鳳台城起事的,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更何況,閻術收到命令就是,製造北境事變,且他必須掌握越城的主動權。
這不就是事變了嗎?
至此,北境,算是徹底地開始攪動起來了。
這其中,不乏朔方城的暗中鼓動,聰明的人兒如你,當然已經想到,劫掠糧草之事乃是閻術所為,製造事端,引發兩方不滿。
當然了,兩軍合力攻向北境的神殿殷朝守軍這件事,倒不在閻術的安排之中,他還沒有如此神算。而這一切能進行得如此順利,毫無障礙的主要原因,自然是要歸功於越清古。
喜歡神諭請大家收藏:()神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