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晚霞如火(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著又說:“當然也可以寫,但要有實測資料,不管你論文的觀點正不正確,只要你有了資料,胡說八道都可以。”
米棣說:“難道就這樣放棄了?”
郝秋巖鼓動他說:“在我看來,這不是你的性格。”
米棣問:“那怎麼辦?”
郝秋巖從床上扭身跳下來,做著衝擊的姿勢,用手指著東北方向說:“同志,衝啊,衝到密雲天文臺。”
米棣把手裡的科學簡報摔在床上說:“好。”
這時,酒井宏樹在走廊裡嚷嚷著:“快來看吶,有驚人發現,俄羅斯射電望遠鏡接收到地外文明訊號。”
邊喊邊走進他倆的房間,亨特、巴布什金、夏永旭等也都擠進來。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計程車進入二道河隧道,感覺這條隧道挺短的,透過時間很快,沿途景色也不錯,有一種探險的感覺。
到達密雲水庫大壩,把車停在外邊然後步行上去。大壩一面是水庫,一面是山村,遠處層層疊疊的山脈非常壯觀。大壩上的視野非常開闊,能看到密雲水庫的全貌。
國家天文臺密雲站位於水庫北岸,又走了一段盤山路,就到了不老屯天文臺,這裡有二十八座射電望遠鏡陣列,仰著頭照向天空。
下車後,郝秋巖向前跳出幾步說:“科學的邊界是人為的設定,其實就是我們已知和未知的交界處,也就是人類大腦硬體有一個功能性的上限閾值。”
米棣緊走兩步說:“到了密雲站,讓我想起了《三體》小說,我可不想成為(紅岸基地)裡的人物,那不是太悲催了?”
郝秋巖回過頭笑笑:“難說,開玩笑了。馬走日、象走田,特定環節裡設定的特定人物,即便是虛構,也帶有某種的擔當。比如《西遊記》的孫悟空,雖然是吳承恩神魔小說裡虛構人物,我們依舊津津有味地品讀這一偉大的創作,不僅在文學界,在宗教界也有很高的地位。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有對照和反思,成為生活中不可獲缺的精神養料。”
米棣唱著:“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傳來駝鈴聲......”
人生中終歸有時候,值得暫時忘卻路上的碎銀幾兩。此間,春夏秋冬裡有些時候,不妨仰頭,把心靈交給天空,抵抗人生的庸常。
輕步走進密雲站辦公室,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叔坐在辦公桌前,他是這裡的工作人員,詢問來意,郝秋巖把北大出具的觀測證明交給他。
這位大叔有些不修邊幅,形象糟蹋點外,人倒是很熱情,和藹可親。領著他倆參觀了一些觀測裝置,同時也告知觀測時注意的事項。
走出辦公室,把前後左右介紹一番,又說:“今天的天氣很好。”
這些情況大概瞭解後,讓他倆休息一會兒,溜達溜達,吃晚飯,晚間再進行實際觀測。
在密雲站這裡,能夠目睹落日的幾分鐘,也算是有福氣了。不要看日落,否則會著迷,甚至會變得墮落。在周邊的農家吃了簡單的晚飯,也帶了一些零食和水,以便半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