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排成一列的射電望遠鏡,向夜空的深處發去詢問。抬頭望,這裡有北京最美的一片星空,漫天的繁星開始慢慢顯現出來。

星漢燦爛,有人循光而來。

晚間10點鐘,滿天的繁星在雷達的襯托下,銀河也顯得更加神秘。

大叔帶著他倆進入觀測室,開啟穹頂。

射電望遠鏡是透過天線接收天體的發射的無線電波,這些電磁波被收集並聚焦到焦點上。透過使用探測器(CCD)將這些光訊號轉化為電訊號,然後透過計算機處理生成數字影象或光譜,從而分析天體的成分、距離和運動等資訊。

他倆曉得,雖然在理論上明白,但實際操作上還是生疏的。

大叔看倆人很是謙虛好學,也樂意去教他們。

斜看了他倆一眼說:“這些似乎覺得老生常談,看你倆又如此認真;即使不拿筆記錄下來,也必須牢記好訊號的規律。接收到的原始訊號是強弱變化的訊號強度曲線。

比如說,5月15日,也就是前些天,俄羅斯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訊號,這是澤連丘克斯卡亞的RATAN(拉坦)600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一個波長為2,7CM的強無線電訊號,訊號強度估計為0.75央斯基。接收到訊號的具體時間是,18時01分15.65秒(恆星時)。

根據推算,RATAN600接收到的訊號位於武仙座,距離地球約95光年的一顆恆星系中發出,如此遠的距離,訊號經過衰減,地球還能收到相對強烈的訊號,如果是地外文明傳送的。

紅色曲線為實際接收到的原始訊號強度,綠色曲線則是假設訊號源自恆星HD 164595的話,理論上預期應該接收到的訊號強度變化。

儘管吉爾斯特強調,(沒有人宣稱這個訊號是地外文明所為),但不妨礙這條訊息被炒成(有生之年系列的超級大新聞),在公眾號或者朋友圈裡吸引大家的眼球。”

坐在一旁的郝秋巖慷慨激昂:“哇塞,我也認為在有生之年能夠有如此大的突破,在走不動道的時候,會對我的兒女們說,這是你爸爸耗費畢生的經歷,得到的最振奮人心的訊息,我發現了外星文明,我見到了外星人。”

米棣狠狠地瞅瞅他,說:“不要得意忘形,你想給自己點顏色?女媧娘娘補了天,剩下塊石頭是華山......”

郝秋巖帶有隱晦地說:“真的,你說的比唱的好聽,趕緊學習觀測吧,大叔不能陪我們過通宵。”

大叔聽出了他的意思,衝他笑笑說:“學會它,拿下它,不是很難。”

又重新扭過頭去,接著說:“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正負電子構成,由於正負電子的運動,所有物體都會向外發出電磁波,它們的波長由能量而定。宇宙中就有各種波長的電磁波,包括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無線電波等等。

而射電望遠鏡實際上是無線電波的一部分,由於地球大氣層吸收了來自宇宙的大部分電磁波,只有可見光和部分無線電波可以穿透大氣層。天文學把這一部分無線電波稱為射電波。

射電望遠鏡可以幫助人類聽取宇宙的聲音,從而揭曉宇宙奧秘。但相比地球上的訊號,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宇宙訊號非常微弱。

打個比方,截止目前,即使將地球上所有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訊號能量加起來,仍然沒有一片樹葉掉落在地上的能量大。

這些東西作為博士生,說是你們都懂,但我還是要說,射電望遠鏡的天線會感應到電磁波,並將感應得到的訊號轉化為電壓訊號。由電壓訊號得到功率大小。這個功率值就是我們記錄下來的資訊。

實際上,它與衛星電視天線接收器的原理大同小異。”

米棣說:“我倆是本本主義,實踐才能出真知。你告訴我們觀測上面的知識,也是你這麼年來積累的經驗;像大叔這樣的人,也是在實踐中錘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