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星漢燦爛(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叔聽到這樣的話感到很受用,眉開眼笑的。他讓米棣換到自己的位置,手把手地教。
接收器上,出現了各種強弱不同的天體資訊。
他倆在想,大叔應該是個沒在教育界站住腳的人,對這件事似乎耿耿於懷。如今抓到兩個對知識渴望極強的年輕人,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東西全都塞給他們。
大叔不厭其煩地說著,他倆也不厭其煩地聽著。
“射電望遠鏡具有兩個基本指標,第一是解析度,它反映的是區分兩個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電點源的能力;與波長成正比,與望遠鏡的口徑D成反比。第二個是靈敏度,它反映的是探測微弱射電源的能力,與接收面積成正比;一般來說,解析度與口徑成正比,因此,想要射電望遠鏡有高解析度,必須對應很小的口徑。
但是有得必有失,若口徑很小,接收有效面積也會很小,就會導致低靈敏度。
可見,高解析度與高靈敏度似乎是個矛盾的概念,而英國賴爾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用兩地望遠鏡之間的直線(基線)長度,來代替真實孔徑,實現了空間解析度與靈敏度指標的分離,極大低提高了射電望遠鏡的空間解析度。”
他倆洗耳恭聽,一個說聲“哦”,一個說聲“是是是”,好個極富敏而好學的天文觀測態度。
大叔說:“宇宙在剛剛誕生之初啊,溫度、能量特別的高,以至於電子和質子都是處於遊離狀態,也就是等離子狀態,所以這個時候的宇宙就像一鍋濃濃的等離子燙,光子在這種環境中無法長程傳播的,因為它會不斷的被碰撞,就像太陽此時的情形一樣。
那麼隨著宇宙的暴漲,溫度逐漸地降低,直至降至質子和電子可以結合成中性的原子,也就是最簡單的氫原子時,光子便自由了,這時它就可以脫離這個囚禁的牢籠,成為創世後的第一縷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那麼溫度降至可以讓質子電子結合的時間......
不知不覺間來到了深夜,大叔也已經哈欠連連。
今夜無眠,這裡的夜晚能看到很多星星。星星為你閃爍。整個星空為你閃爍。
宇宙背景輻射(CNB)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現象,它揭示了宇宙的早期狀態。
CNB的溫度在各個方向上都是2.73開爾文,這種各向同性讓人不禁好奇,宇宙是如何在如此精確的溫度下達到平衡的。
射電天體物理。射電波段是電磁波譜中的一部分,波長範圍從1mm到1m,對應頻率範圍從300GHZ到300MHZ。相比於可見光和X射線等其它波段,射電波能穿透塵埃和星際介質,因此能夠提供更多關於宇宙的資訊。用各種型別射電望遠鏡獲得的天體射電的資訊,是研究社電源的物理狀態、化學組成和輻射—能源機制的實測依據。
想象一下,宇宙大爆炸後,形成了一杯水,水中的溫度應該是隨機的。經過一段時間後,整杯水的溫度應該會達成一致。
但奇怪的是,我們發現這個時間還不夠,光從水杯的一邊傳遞到另一邊。那麼,為什麼整杯水的溫度會一致呢?恆星所發出的輻射無法改變背景輻射。
即使在沒有物質粒子存在的地方,宇宙背景輻射依然穩定地存在,不會因為區域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宇宙現在處於膨脹階段,能量守恆,單位體積的空間中能量越來越少......”
在他倆含蓄的勸說下,大叔帶著睡意休息去了。
時間在滴答滴答中經過,望向白熾燈燈光下的米棣,正一絲不苟地在螢幕上巡查著宇宙深空。
郝秋巖坐在旁邊陪著他,不免上下眼皮開始打架,強打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