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陳仲持果鹿漪收徒(1)(第1/2頁)
章節報錯
諸人輪流講道,陳仲也頗有所得。
其實只論修為的話,陳仲初入元真不久,在這裡與阮集、劉伶一樣,屬於後進。
但論及對道法的領悟,論及境界之高超,卻是無人會將陳仲與阮集、劉伶視為等同的,甚至風神沛等人幾乎是下意識就將陳仲當作了與他們等同,甚或更高一層的人物。
在素知夫婦演練了他們剛剛從陳仲那裡,領悟到的飛行絕跡之術後。
楊寶輕晃手臂套著的玉環,在清脆歡快的鳴響中,微笑開口。
“夢醒條涼不經混,著土橫行未唯真。內外如能同印證,堪笑青春不老人。”【1】
話音落下。
在場諸人無不用一種明顯驚訝的目光,像是要重新認識楊寶一般的看著他。
楊寶圓圓的臉龐,是少年人特有的那種潤澤,俊雅與稚氣尚未分明,格外可親。
同時,他在舊竹山五友中,也是實際年紀最小的那一個,平日不顯山不露水,除去旁人多會用他當初黃雀夢中報恩的舊事來說,其餘的就甚少提及。
陳仲倒是知道楊寶修為境界在竹山五友中並不算差,當是能夠與有訇翁一較長短的,卻沒想到,此刻他一開言,境界竟是還隱隱越過了虎婆婆!
在陳仲以往的認識中,舊竹山五友中,虎婆婆鹿漪毫無疑問是修為境界最為高深的。
有訇翁則是來歷最為奇特,機緣也最為令人羨慕的,他平日以那木案為代身出行,自己不知躲在何處,陳仲隱約猜測,有訇翁的藏身之處很可能與傳說中的上古仙真洞天有關。
只是可惜,或許是因為有訇翁早年的出身經歷,造成了他的一些缺憾,使他在獲得了法力之後,總喜歡做一些莫名的戲耍之事,也使他在境界的領悟與踐行方面,進展較緩慢。
素知夫婦則與蘇門先生關係密切,雖然修行入道較晚,修為境界上卻並沒有落後太多,只是隱隱弱於有訇翁。
本來,楊寶大概就是處於可能略強於素知夫婦的位置。
這也是剛剛素知夫婦雖然比楊寶先開口,卻要謙讓著不去多談修行心得,轉而去談法術的原因。
只是誰也沒想到,看起來就好似平常的鄰家晚輩的楊寶,不開口則已,一開口便驚煞眾人!
在諸多目光的注視下,楊寶仍是如往常不引人注目時一樣從容不迫,說罷就泰然坐於自己的位置,含笑著並無絲毫不自在。
風神沛露出了明顯的讚許之色,同時眉梢的微微下垂,則讓熟悉他的陳仲知道,這位多年來對止休宗傳承一直抱有發揚之心的老修士,還是心內黯然的。
竹山五友在竹山中可說是要什麼沒什麼,哪怕吃一粒米,喝一口水,都是自己親手取得,修行方面除去偶爾互相談論,也沒有任何其它的助力。
與鍾季拙主持下的止休宗相比,堪稱兩個極端。
但止休宗這麼多年來,自阮集、嵇慷、劉伶三個晚輩成就感應以外,竟是再無一個弟子能有所成。
更不要說,阮集三人成就感應之後便均無寸進。
與楊寶這樣無聲無息間,始終不輟地自求道之路上向前邁進的,完全不能比。
巢稚也露出慚愧之色,他修為境界俱佳,與自身修行相印證,楊寶所說那些,他是能夠相當深刻地去理解的。
元真之初,猶如一夢,但夢須醒,醒來當知虛實之間的無法混淆,可是接下來的修行,是於內景中完成自身的重塑,要由僅只一點念頭,尋回自身的氣息、骨骼、脈絡、筋膜、血肉、面板、毛髮,一切具備之時,內景與外景孰真孰幻,又將重新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