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陳子正杖朝還鄉(3)(第1/3頁)
章節報錯
良久。
太守孔蘩露表情相當不自然地開口道。
“聞名止惡陳子正,果然名不虛傳。”
他這是心中打鼓,有了退意。
陳仲年輕時走遍十三道洲,所到之處,無論何人,聽聞他的名字,立時便不敢再做壞事。
時人稱其“聞名止惡”。
在仙門,陳仲家鄉,他的事蹟只有一件,也正是使他的“草像”獨佔朝廟偏殿的一件。
後漢朝廷任命的最後一名仙門太守,在仙門郡勾結妖物,搜刮民脂民膏,逼死人命無數。
當時陳仲正在鄰郡,聽說了家鄉事情,疾行而回,闖進衙門,當著幾十名衙役、快差、吏員的面,生生將之刺殺!
那正是,六十年前!
孔蘩露如今也是仙門郡太守……
此刻,心生懼意的何止孔蘩露一個?
彭良也自回想起來,六十年前,他父親彭術與陳仲,並不是什麼好交情!
漢末帝被殺的訊息傳來。
彭良的父親彭術,果斷把握時機,糾集了一些青壯,發動起義。
但等到彭術攻入太守府衙,卻見陳仲已經將太守殺死在府衙中庭!
彭術本該擁有首舉義旗,推翻太守解救全郡的最高聲望。
可惜有陳仲刺殺在前,這“首義”之位,彭術權衡後卻不得不假意讓給陳仲。
偏偏,陳仲看出了彭術的虛情,拒不接受,揚長而去。
這下子,人們稱讚的焦點,徹底固定在了刺殺太守卻不居功的陳仲身上。
彭術雖然得償所願地獲得了仙門郡的控制權,後續更是將彭家一舉推入士族行列。
但在彭家人看來,當初如果沒有陳仲,他們本是可以獲得更多的。
彭家人如此想,自然而然,在他們看來,陳仲也一定對他們懷恨在心,畢竟若不是彭術,說不得今日的仙門郡,就姓陳了!
因此,陳仲歸鄉後,彭良很快便予以關注。
直至摸清楚了陳仲沒有突破感應,只是個行將就木的老朽的事實!
恰好左固、巴轅又找到彭良,說陳仲大肆傳播修行法門,必須阻止。
於是彭良順水推舟,生出今日計策,要糾合仙門郡三家士族,裹挾太守,將陳仲牢牢壓住,以免他生出事端。
可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陳仲並未突破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