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過了富良江,離升龍府不過幾十裡路,徐平帶著手下人馬略作休息,便直撲升龍府城下。同時命令高大全和韓道成,帶著手下騎兵掃蕩升龍府周圍,先把外圍據點全部拔掉,同時封鎖交趾王城的內外聯系。
升龍府建於前唐時候,為安南都護府所在地,名稱屢經變更,直到李公蘊把王城從下游的長安府遷到這裡,才改名為升龍府。
改名之前,升龍府稱為大羅城。既稱羅城,自然就是有內外城之分,內城為滿城精華所在,舉凡禁宮、官府、王公貴人,都是居於內城之內。外城則是百姓居多,商戶也多。到了此時,升龍府作為交趾王城歷李公蘊和李佛瑪兩朝,已經成了交趾最繁華的地方。
從規制上,升龍府其實與大宋首都開封府有些相像,當然沒有那樣的規模,但在這化外蠻邦,也算是罕見的繁華大城。
看著前方的高大城牆,徐平對身邊的桑懌道:“我們來得勿忙,也沒帶什麼攻城器具,這城又建得牢固,現在沒有其他辦法可想,只能強行用火藥把城炸開。走吧,我們繞城走一圈,看看從哪裡下手。”
大羅城是唐時安南都護兼靜海軍節度使高駢為抵禦南詔入侵而建,當時的南詔可不像現在的徐平一樣沒有後勁,他們是成年累月地圍城,所以城池修得相當堅固。尤其是各個主要城門都建得有甕城,想炸城門都不行。
城外有護城河,與升龍府城內的第一名勝西湖相通,雖然護城河的水並不太深,但也絕無可能徒步涉水而過。
按照常規,攻城的第一步就是填河,之後各種攻城手段才能用得上。可升龍府的護城河是活水,並不好填,更不要說徐平也沒有填河的時間。
與桑懌一圈看罷,徐平笑道:“交趾人還真是處處學我大宋,連這王城也照著開封府的樣子來。我看裡面內城西北角的地方人戶稀少,守護的兵丁也不多,不如就從那裡下手!”
桑懌點頭道:“就是那裡了!炸開城牆,我們的兵士必須盡快沖進去,如果被交趾人把缺口堵上就前功盡棄了!西北角不但兵丁稀少,其他地方向哪裡調兵也不便,對於我們是最合適!”
開封府城內西北部人口稀少,城內跟郊區差不多,甚至還有大片大片的菜地。不過開封是受皇城和城門線路的影響,這升龍府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西北部人口也不多,比開封城的西北部更加荒涼。
選定了地方,桑懌便去安排人手,徐平一個人騎在馬上遙望升龍府。
這裡是一塊真正的寶地,雖然地處嶺南,卻四季分明,瘴氣不起,中原王朝經營交趾,紛紛選擇這裡為中心根本之地。千年經營,升龍府周圍歷朝歷代留下來的中原人可是不少,他們聚族而居,也是一大勢力。只是從晚唐時期起,沒了中原王朝的支援,又山川阻隔,這些中原人慢慢變成了當地土著。按照宋朝人的說法,這些中原人已經成了漢蠻。
或多或少的因為這個原因,交趾剛剛脫離中原王朝獨立的時候,王城一直是設在下游的華閭,也就是長安府。到了李公蘊登位的時候,一是他自己的宏圖大略,再一個是長安府那裡前朝遺留下的勢力根深蒂固,才把王城又遷回了這安南都護府的故地。
如果說控制了諒州是開啟了南下交趾的大門,那麼升龍府這裡就是交趾的心髒,控制住了這裡,才算是掌控了交趾。
看看天近傍晚,徐平回到軍營中吃罷了晚飯,便到了中軍帳中。
桑懌從外面喜滋滋地進來,對徐平道:“雲行,你絕想不到,今天下午送糧來的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徐平笑道:“火炮嗎,我讓他們運來的。”
桑懌坐下來,滿面笑容:“原來是你吩咐的,我還覺得奇怪呢,什麼時候這些兵士開了竅了!有了火炮,我們便可以在城南放上幾炮,把交趾守城的兵士吸引過去,再用火藥炸開城牆!”
徐平怔了一下:“我拖來那幾門火炮可不是做這個用的!運輸不易,運到這裡的都是輕型小炮,轟不開城門的。原本我想,在炸塌城之後,為防交趾有兵堵缺口,先用炮轟上幾輪,我們的人才沖進去。”
“嘿,管他轟開轟不開,我們知道,交趾人哪裡知道?只要把他們的主力引到城南,我們進城便少了很多麻煩。至於炸塌城牆之後,也不用擔心交趾人前來堵缺口,我已經安排好了,一炸塌城牆,便在護城河上架浮橋。交趾才有多少人守城?怎麼敢跟我們比人多!”
“由你安排吧,行軍打仗,還是你在行一些。”
徐平現在擔心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兵士過河之後能埋多少火藥,這些火藥能不能炸塌城牆。雖然升龍府這裡由於氣候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城牆遠不如大宋北方的城牆堅固,但到底是大城,不是那麼好炸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