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佛瑪坐在王位上,面色平靜,沒有說話,靜靜聽著李仁義訴說著諒州之戰的情形,以及徐平如何對自己說的,為什麼放自己回來。
到了最後,李仁義道:“宋軍主帥徐平,不過是個二十出頭的後生,憑了天大的僥幸才有現在這局面。依小的想來,他在我面前諸多做作,想來是要離間我們君臣,坐收漁利。”
李佛瑪既不憤怒,也不欣喜,只是平靜地看著李仁義,示意他說下去。
李仁義只覺得頭皮發麻,李佛瑪這個人,心機深沉,喜怒不形於色。兩人相處這麼多年,李仁義深深知道,現在他的這種表情,就是已經對自己起了疑心,不複從前那樣無條件地信任。事後自己可能什麼事情都沒有,也可能就此被打入深淵,沒人能夠猜透這位帝王的心思。
當年繼位的時候,發生“三王之亂”,李佛瑪諸般做作,不但成功登上王位,還贏得仁義美名,迅速把其他兄弟都看管起來。不是早有安排,哪裡能夠那樣幹淨利落?可偏偏別人眼裡的李佛瑪重情重義,仁厚無比。
李仁義硬著頭皮接著說道:“依小的想來,宋軍把我們這些放回來,必是存了異樣心思,想升龍府裡內訌,他們再行僥幸之事。”
“哦,那你說,宋軍會不會來攻升龍府?”
李仁義小心答道:“我小的看來,宋軍不會立即撤軍,但也不敢過富良江,當會在對岸看我們城裡的動靜。”
李佛瑪對李仁義笑了笑:“為什麼這麼說?我交趾的數萬大軍都被宋軍打掉了,現在城裡不過五千兵丁,他們怎麼不乘勢攻城?”
“升龍府城堅池深,不是邊疆小城可比,宋軍一兩萬人,怎麼能夠攻破此等大城?一旦頓于堅城之下,我們交趾其他地方的軍隊及時勤王,那時宋軍就要面對我們內外夾攻,攻守易勢了!”
李佛瑪開懷笑道:“說得好,宋軍攻城,倒是給了我們反敗為勝的機會。說得好,看來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不用理會那些宋人了!”
正在這時,一個內侍快步沖了進來,向李佛瑪行禮道:“聖上,剛剛守城將軍來報,宋軍已經渡過富良江了!”
“渡船不是都看管起來了嗎?他們怎麼渡江的?”
李佛瑪猛地站了起來,瞪著進來的內侍。
“是——是他們有騎兵從上游過了江,然後沿岸而下,奪了渡船……”
李佛瑪冷哼一聲,對內侍道:“命人查清楚,宋軍騎兵是從哪裡渡江,等到此戰過後——”
說到這裡,李佛瑪已是殺氣騰騰。
內侍膽顫心驚地應了聲諾,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李仁義盯著內侍出去的背影,心裡徹底涼透了。王宮裡的事務一直都是他在掌管,有點頭臉的內侍他都認識,現在進來的這個人,他看得清楚,正是以前自己處罰過的。很明顯,李佛瑪已經換過皇宮裡的人,把自己的勢力清理掉了。這場戰事之後,無論結果如何,自己都不會再有經前的地位了。
想來也是,他李仁義的義子李明信到諒州監軍,結果主將陳常吉戰死,李明信一個人跑了回來。然後換成李仁義去監軍,主將黎奉曉又戰死在那裡,他卻莫名其妙被宋軍放了回來,李佛瑪還信他才是見鬼了。
能夠好好地在這裡與李仁義說話,還是李佛瑪擔心他內外朝黨羽太多,突然處理會引起動蕩,這個時機有諸多顧忌。
轉過身來,李佛瑪和善地對李仁義道:“這一路上你也辛苦了,下去好好歇息。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我們小心應付,一切都會好起來。”
李仁義欲要回去,想想還是不甘心,小心對李佛瑪道:“現如今,最要緊的是讓領兵在外的將領趕緊回升龍府勤王,不知聖上有沒有安排人去吩咐?”
李佛瑪笑道:“些許小事,就不勞你廢心了,現在你只需好好歇息,日後不知還有多少大事要借你啊!”
李仁義心裡嘆了口氣,只好告退。但願自己這次能夠逢兇化吉,憑著多年對李佛瑪的瞭解,自己在宮裡錘煉出來的手段,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