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唯一的希望也斷了。

不過好在他當初製作蟲草鴨湯的資料有詳細記錄在本。

吃過晚飯,白小白挑燈夜讀,繼續研究這名廚師當年的料理過程。

這個廚師在食材的選擇上,是用新鮮的冬蟲夏草,搭配原生態高原土鴨,加了兩顆紅棗,幾顆枸杞,料理方法就是用高壓鍋燉。

按照他的料理方法,他是將整個土鴨保持完整狀態,掏出內髒,在內髒中填充冬蟲夏草和紅棗,以及枸杞。

然後放入兩片姜,用的也是高山純淨的冰層水,一同放入高壓鍋中燉。

料理方法是比較簡單,並不困難。

按照陳謙母親的感受,這湯有點像是她當年記憶中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樣,似乎差了點什麼。

但是具體差了點什麼,她也說不上來。

直覺告訴白小白,當年這個做的很像的廚師,應該在食材的選擇上是沒問題的。

關鍵應該還是在料理方法上。

高超端著碗,推門進來,看到白小白眉頭緊鎖,說道“還在想呢,還是身體重要,喝點犛牛骨頭湯吧,味道相當不錯。”

高超說著,把湯碗放在白小白的桌位邊上。

想了老半天,用腦過度,白小白這會子也有點餓了,他隨手端起碗,喝了一口犛牛骨湯。

味道香醇濃厚,濃濃的膠原蛋白感,和內地喝到的普通牛骨高湯很不一樣。

白小白問道“高超,你有沒有覺得這犛牛骨高湯特別好喝。”

高超道“味道確實不賴,我剛才去他們的廚房看了一下,他們是用那種密閉性很強的高壓鍋燉得,所以湯的味道確實不賴。”

這也難怪。

西藏是高海拔地區,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所以相應的水的沸點也越低。

在西藏高原地區水沸騰的時候,一般都只有80度左右,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煮熟食物。

因此,西藏當地普遍會用上高壓鍋,來增加氣壓,烹調食物。

對了。

高壓鍋?

白小白突然想到什麼,他又仔細翻看了一下本子上記錄的方法。

全部瀏覽完畢後。

白小白發現所有廚師都有一個共同點。

這些廚師無一例外,在烹調蟲草鴨湯的時候,都是用的高壓鍋器具。

白小白在想,會不會是在烹飪器具上有所差別。

比如陳謙舅舅當年煮蟲草鴨湯並不是用高壓鍋,而是用其他炊具。

但是如果是用其他器具,在這樣的高海拔情況下,肉類很難煮熟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白小白又去問了陳謙。

陳謙道“我母親說過,她當年只是喝過湯,沒有吃肉,所以也不知道味道是什麼樣的。”

和白小白的初步猜想幾乎貼合。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之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能夠重現那道蟲草鴨湯,問題就處在炊具上。

但是現在又有一個很矛盾的地方。

如果不是用的高壓鍋,那普通炊具熬出來的湯能入味嗎。

另外,陳謙舅舅當年使用的普通炊具又是哪種炊具呢?

27 20:15:23|5129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