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逃亡者(第2/3頁)
章節報錯
崔琰在交談之餘,只能夠在心中這樣默默安慰道。
“哈哈哈,季珪公,孤可算是將你請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崔琰心中默唸之時,堂外一陣兵甲響動之聲,旋即一個豪邁的笑聲響起,堂外一個高大的身影在幾位幕僚的簇擁下,大步走進了堂內。
荀攸微微一笑向崔琰示意,起身迎接,崔琰雖然與閻行未曾蒙面,但見狀也當即明白,是驃騎將軍本人親至了。
“琰何德何能,勞將軍遣使相邀。”
崔琰也連忙跟著荀攸起身,向閻行見禮,不過他態度頗為從容,倒是沒有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
“誒,孤於關西,亦久聞季珪公之令名,若非甲冑在身,害怕驚擾了府中女眷,孤都想要親自登門拜訪了。”
閻行呵然一笑,親切地讓眾人重新落座,同時與荀攸交換了眼神之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竟又主動移動坐榻,拉近了與崔琰的距離,笑著說道:
“季珪公,袁紹據河朔之地,心生不臣之心,侵凌外州,孤戮力王事,率關西之兵以少敵眾,賴將士用命,先前大破其軍於並地,新近又逐其二子於鄴地,孤正欲申大義於天下,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然地有東西之分,河朔之民人心未附,孤正要向公請教治平之道呢。”
“琰才疏德薄,豈敢輕言軍國大事——”
對於閻行開門見山的坦誠,崔琰心中雖有預料,可還是下意識地要起身謙辭,但閻行卻沒有讓他如願,而是再次拉近距離,言語更加懇切地說道:
“季珪公才德兼備,鄴地之士心懷仰慕,孤之所求,為國為民,還請公勿要推辭。”
話被說到了這份上,崔琰看著更加靠近的閻行那炯炯的目光,只得沉吟了一會,開口說道:
“將軍明見,為政之要,得人為先。袁氏兄弟雖行為不軌,然麾下亦不乏能人志士,況以冀州轄地之廣,四野才俊甚眾,若將軍能夠親之信之,將其引為臂助,以示治平戡亂之志,河朔之民定當仰之如日月,歸之如流水。”
這番話是崔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才說出來的,他雖然拘束於鄴城之中,可近來也聽說了一些有關於西涼軍的訊息,比如縱兵剽掠鄉聚,拘捕袁氏子弟、清算那些負隅頑抗、忠於袁氏的河北士人······
總之,河北士民在關西的兵威和強壓之下不無怨言。
但崔琰知道,讓已經侵入河北的關西兵馬再退出這片土地是不可能的事情,與其如此,還不如爭取讓更多河北士人能夠進入到驃騎將軍的幕府之中,使得河北士人能夠與關西文武平等交流對話,透過給閻行和幕府施加影響力,來達到維護小到崔氏家族、大到河北士民的整體利益。
只是話說完之後,崔琰看著閻行沉思的神色,內心還是有些擔心,害怕引起驃騎將軍和其幕僚的反感,畢竟這是關西兵馬剛剛入住冀州的敏感時刻,一旦話不投機,很有可能就會引起更大的禍患。
幸好,閻行沒有讓崔琰內心忐忑太久,他稍稍思索之後,就重新露出了笑容。
“公所言甚是,孤既為安民戡亂而來,定當舉賢進士,冀州境內,非獨袁氏舊臣,連同在野之士,只要是有治國用兵之才者,幕府都願拔擢錄用。嗯,既然如此,孤欲闢公為冀州別駕,專掌舉薦冀州才俊之事,不知公意下如何?”
看到崔琰又要起身,擔心他還要推辭,閻行一把扶住,篤定地說道:
“此事非公莫屬,公勿要推辭!”
······
在推辭不得地接受了別駕的官職後,崔琰和閻行對話又繼續了一段時間,崔琰似乎重新恢復了名士的風度,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一口氣臧否人物,先後向閻行推薦了崔林、令狐邵、韓宣、陳琳、李孚、陰夔等一眾人才,閻行也從善如流,對崔琰的舉薦悉數聽從,並對治理冀州的事宜進行細細詢問,最後君臣二人才滿意地結束了這一次的交談。
“這崔季珪倒是坦誠得很,連自家的從弟都舉薦了。”
看著崔琰的背影消失在庭院之後,周良仗著資歷和功勞,在閻行身邊幽幽說道。
對於很要可能接下來也會在將軍幕府分一杯羹的河北士人,他們這些將軍元從舊部可不會有太多的好感,心裡想法設法要提醒閻行,這些河北士人不可靠,治理河北眼下還是得靠幕府老人和軍管的高壓方式。
閻行聽了周良的話,神色如常,不置可否。
崔琰有他的好,也有他的問題,讓他擔任別駕、察舉人才,閻行自然是權衡過的。至少就目前而言,崔琰對他很重要。
一旁的許攸見狀,心中更是嫉妒,他為西涼軍擊敗袁紹、奪取冀州半壁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別駕從事、察舉人才這種重要職務最終卻落到了崔琰這種清談名士的手中,自己可謂是為他人作了嫁衣。
只是看驃騎將軍對崔琰的重視,連元從周良的話也不能夠引起閻行對他的反感,許攸內心嫉妒之餘,也不得不另作他想了。
“明公,降將張合言稱有重要軍情求見。”
轉動眼珠的許攸咬咬牙,出言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到許攸的話,閻行重新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堂上的他身上,眼睛微微眯了起來,過了一會,復又笑道:
“張儁乂乃河北宿將,既然言稱有重要軍事求見,許君又親自開口,那孤就見一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