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襄陽炮(第1/2頁)
章節報錯
冬月之末,大雪紛飛,但北方的戰事依舊如火如荼。
雖然正面戰場上的各方大軍都僵持對峙、不動如山,但各個側後方戰場上的戰事卻逐漸升溫,以至於不時刺激著各方統帥那根緊繃著的神經。
晉陽城下,袁紹大軍圍攻堅城,久攻不下,城中的曹鳶、公孫續、徐庶等人又堅守不降,無奈之下,袁紹已經決定在汾水結冰之前,出動大批士卒、民夫,決堤挖渠,引水倒灌晉陽城。
晉陽城的城牆雖然高大堅固,但終究是夯土築成的,在汾水的倒灌下,遲早是要被浸泡沖垮的。
就在數萬河北兵民像工蟻一樣,絡繹不絕地分佈在晉陽城外多段溝渠的同時,其他各路進攻的河北兵馬也相繼傳回了戰報。
張合領兵北上,經過一番血戰,斬殺守將楊醜、眭固,終於攻克並地天險句注塞。但因為忌憚徐琨和呼廚泉率領的匈奴騎兵,謹慎的張合沒有貿然北上,收復雁門。
高覽率軍南下進攻通向河東的山徑雀鼠谷,遭受敵將牛嵩、郝昭居高臨下的阻擊,強攻不下,損失不小,只能夠撤軍退回鄔縣休整,以圖再戰。
上黨的文丑在得到兵馬增援之後,戰勝敵軍,已率兵將徐晃、馬藺圍困在壺關之中,隔絕了敵將與河內援軍的聯絡。不過河內隨後也派出了以敵將張遼為首的援軍,文丑於是留下何茂、王摩等將,自己率軍掉頭進攻張遼的援軍,但張遼據險避戰,文丑多次進攻,都沒有能夠攻破張遼的營壘。
除此之外,袁紹還接到了來自代郡、上谷的急報,今歲有大批鮮卑騎兵入寇邊地、剽掠鄉聚,境內有多個烏桓部落遭到洗劫或裹挾,兩郡吏士無力驅逐,只能夠據城自保。
對此,袁紹和眾謀臣商議之後,作出的應對是命令張合駐守句注塞阻隔匈奴騎兵南下救援太原,並派出使者前往西河、雁門等地,分化策反匈奴、屠各的貴族胡酋;增兵高覽,勒令他再次進攻雀鼠谷,務必打通南下河東的通道;傳令文丑儘快攻取壺關、擊敗張遼軍,收復整個上黨郡。
至於鮮卑入寇代郡、上谷一事,雖然袁紹與眾謀臣隱隱覺得這與關西的閻豔有關,但歷年入塞剽掠的鮮卑騎兵缺乏攻城器械,無法威脅到河北的重要城池、關隘,往往都是掠奪一通後就迅速退走。
所以河北的應對之策是以大局為重,堅守城關、封鎖訊息,不讓鮮卑騎兵侵入到河北腹地,沒有排程出征的兵馬回救代郡、上谷。
···
北邙山下。
與曹軍對峙的閻行也獲知了後方不穩的訊息,馮翊郡內有鄭甘、王照等人苦於關中戰時賦稅、勞役的加重,揭竿而起,聚集士民叛亂,太守衛凱親自領兵前往鎮壓。
戰事一起,倉廩告竭,閻行治下各郡的賦稅、勞役無不加重多徵,其中最富庶的馮翊郡、河東郡、河內郡更是重賦之地。
但閻行擊退曹軍、保下三河的決心沒有動搖,寒冬已經來臨,袁、閻、曹三家的兵馬都不好受,戰局到了這一步,這時候任何一方臨陣退宿,都有可能給己方大軍帶來覆滅之災。
而金鏞城中的裴潛、魏鉉更是到了得殺馬而食、拆屋而炊的地步,閻行想要入城的兵馬和糧草都遭到曹軍的攔截阻擊,無法成功運輸進入城內。
可以想象,曹操正等待著城中的兵民士氣耗盡,一舉攻克金鏞城,進而引發南援閻軍士氣大衰的連鎖反應,從而抓住戰機,擊敗閻行親率的關西大軍。
他在接到河北大軍沒有攻陷晉陽、通向河內、河東的道路也遲遲沒有打通的軍報後,已經察覺到了袁紹的私心又在作祟了。
一旦袁軍斷絕了閻軍的後路,那進退兩難、士氣衰竭的閻行除了回師和袁紹拼命,企圖打通退回關中的道路外,別無他法。
若閻軍再留在河南,那對峙的曹軍甚至不需要交戰,就能夠擊敗閻軍或者逼降閻豔的關西大軍了。
這些都不是袁紹願意看到的。
所以曹操只能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儘快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以迫使閻行的關西兵馬撤退。
在兩軍對峙的期間,小規模的戰事接連不斷。曹軍雖然收割了河南地的麥子,但也嘗夠了閻行麾下騎兵的苦頭,輕剽迅疾的關西敵騎雖然無法攻破曹軍營壘,進入金鏞城中,但卻可以不斷騷擾、捕殺曹軍汲水、採薪計程車卒、民夫,挑釁、引誘曹軍追擊進入他們設下的伏擊圈。
雖然曹軍也有自己的騎兵,但卻不如閻行麾下的騎兵精銳和數量多,在來來回回的拉鋸戰、破襲戰、伏擊戰、追擊戰、反伏擊戰、反追擊戰中,明顯是閻行麾下的步騎佔據了優勢。
對曹操而言,現下只有攻取金鏞城,或者在其他戰場上再次威脅閻行,曹軍才能夠打破僵局,一舉獲取勝利。
而金鏞城內有兵民死守、外有強大援軍,短時間曹軍無法力克,加上北岸的袁紹大軍靠不住,積極創造戰機的曹操只能夠將目光投向了南陽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