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聲東擊西兵家計(1)(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間,鄚縣。
為了實行堅壁清野、圍困易京公孫瓚的戰略,河北大軍在易京周圍的鄚縣、文安、葛城、范陽、涿縣、方城六座城邑都駐紮有大量精銳兵馬,死死將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限制在這一小塊範圍之內,並且還在不斷地縮小對易京的包圍圈。
當然,這個包圍圈對於公孫瓚麾下的騎兵而言,也不是全然的天衣無縫。
袁軍不駐重兵設防的乃囯、故安所在方向,是可以通往飛狐陘的,若是公孫瓚的兵馬入了飛狐陘,那不僅可以與流竄太行、零散分佈的黑山軍呼應,還可以攻略代縣,打破袁軍的包圍圈,進而席捲整個幽州。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這個突圍的方向,是圍困的袁軍故意留給公孫瓚的。
一旦公孫瓚經受不住面前的這個赤裸裸的誘惑,想要率領軍隊撤離自己苦心經營的易京,轉進飛狐陘,那麼圍三闕一的各路袁軍就會蜂擁而上,攻佔易京,並在野外圍殲公孫瓚最後的這支軍隊。
看似有一線生機的飛狐陘,其實就是一條死路,看似出現缺口的包圍圈,實際上就是一個密不透風的鐵桶,緊緊困住了公孫瓚的軍隊。
而在這個包圍圈所屬的城邑中,又以鄚縣的位置最為緊要,它與易京南北對峙,死死盯著公孫瓚軍隊的一舉一動。
作為組織包圍圈的主將,麴義就率軍駐紮在這裡。
在外鬆內緊的包圍圈裡,鄚縣大營儼然就是金戈鐵馬的存在。
只是近來隨著袁尚、沮授、淳于瓊、顏良、文丑等多支袁軍的先後進駐,這每夜森明有序的刁斗之聲隱隱之間變了味,河北大軍的矛頭所指,也從對外慢慢地轉向了對內。
麴義的營地裡,瀰漫著一股不安焦躁的詭異氣氛。
一處別帳裡。
河北大將麴義、族弟麴演、長子麴英、侄子麴光等一干麴家老少重要人物,都悄悄地聚集在了這裡。
因為帳內的空間過於狹窄,此刻又坐滿了人,油燈的渾濁、嗆鼻的煙氣散佈在帳中,難免時不時就引起一兩聲諸人輕咳的聲音。
諸人能夠察覺到了油燈的燈芯已經燒焦,但卻沒有人起身更換,就如同他們眼下每個人都焦心如焚,卻遲遲不敢有動作一樣。
他們的明公,河北的霸主袁紹,真的要對他們麴家動手了。
過去一年裡,河北對外用兵的成效不大,公孫瓚依舊活蹦亂跳地釘在冀幽邊界的易京上,而原本有望吞併的河內,也因為朝廷遣使斥責,不得不草草撤軍,使得攻略三河的兵事功虧一簣。
但袁紹統合內部力量的程序,卻如火如荼地推行著。
首先是幽州,幽州的大姓和烏桓一直都是袁紹內心的一塊心病。
幽州作為一個北方大州,物產豐富、士馬強盛,三郡的烏桓突騎更是天下聞名的精兵勁旅。
鮮于輔、鮮于銀、齊周這些州中大姓、劉虞舊部及時在公孫瓚背後捅刀,閻柔更是召來烏桓、鮮卑的騎兵作戰,協助袁軍大敗公孫瓚的軍隊,使得整個幽州都脫離了公孫瓚的控制,完全地倒向了河北,可謂為袁紹立了大功。
但這些在本土勢力盤根錯節、隱隱有意擁立劉和繼任幽州牧的大姓豪強,也是袁紹全面掌控幽州的不利因素。
袁紹不想像公孫瓚那樣肆意打壓,和這些人徹底撕破臉皮,可也不代表袁紹會像劉虞一樣,事事依仗他們。
袁紹先是召回了劉和,為他上表請功,給他加官進爵,榮寵有加,但若無意外,這輩子袁紹都不會讓他再涉足幽州這塊其父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土地。
然後袁紹又私造單于金印授予烏桓大人、挑選族中適齡女子聯姻烏桓貴胄,透過一連串的手段籠絡了三郡烏桓的人心,甚至能夠直接遣使號召三郡烏桓為他作戰。
好刀還是握在自己的手中比較穩妥,袁紹可不想再假手閻柔等人了。
緊接著,袁紹又扶植了焦觸、張南等幽州豪強來制衡鮮于輔、鮮于銀、齊周等人,慢慢分割、架空劉虞舊部在州中的權力。
最後,才是任命自己的兒子袁熙為幽州刺史,真正將幽州納入到袁家的囊中。
負責對付公孫瓚的麴家雖然接觸到了一部分幽州內情,但他們覺得事不關己,對目不暇接的袁紹一連串手段全程袖手旁觀,結果沒想到,等袁紹解決了幽州內部的事情之後,就轉過頭來對付他們麴家了。
畢竟,一直維持半獨立狀態、驕橫跋扈的麴家,也是袁紹內心的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