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河東與河北原本就互有隙釁,加上兩家毗鄰,河北近而兗州遠,有此仇怨之後,正可成‘兩虎相爭’之勢。兩虎相爭,大者傷,小者死,君侯可坐收卞莊子之利,一舉制服二強敵!”

聽完董昭的話,曹操卻是撫須不語。雖然董昭在最後給他丟擲了誘人的果實,可曹操頭腦依舊清醒,沒有被虛幻的美景迷暈了神志。

董昭的計策,綜合了王必、毛玠等人“奉天子討不臣”的想法,也採用了郭嘉“以袁取閻”的策略,可是在細節的實施上,卻依舊沒能解決棘手的問題。

比如,如何師出有名,誘使鄴城的袁紹出兵分河東之勢;如何趁便出兵,從雒陽城中安然迎走天子;又如何在事後穩住袁紹,以便將天子和朝廷牢牢控制住在自己的手裡面······

這些細節性的問題不解決,那些“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大戰略就如同是空中樓閣,根本就是無從實施的。

世之名士皆好高堂闊論,常人也都喜歡這些宏大深遠的謀略,但曹操大多時候卻會對其嗤之以鼻。

越宏大,越空洞,越深遠,越無物。

“公仁,若行汝策,御以何術?”

曹操停止了手中撫須的動作,神情肅然,周圍的氣氛為之凝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地看著董昭。

董昭內心一震,他也察覺到了曹操氣勢上的變化,連忙收斂精神,嚴肅應答:

“計在臨時,未可得言。若君侯不以昭駑鈍之才,昭願前往雒陽,協助王、郭二君,及得其情後,乃當權以制之耳。”

“善,那就勞君為孤一行了!”

得到了董昭主動請纓的答覆之後,曹操這才重新恢復了之前言笑晏晏的狀態,親切地拉著董昭的手,大笑說道。

董昭臉上也再次堆起笑容,只是內心卻在為曹操剛剛不怒自威的氣勢感到凜然。

“曹孟德,真雄主也!”

···

“真庸主也!”

長著一張紅臉,以及酒槽鼻的王忠臥在野草堆裡,頭枕著環首刀,想起自己眼下的處境,不禁罵罵咧咧說道。

當然,他罵的是楊定、李傕。

出身扶風的王忠原本只是一個小亭長,後來因為關中被李、郭等西涼軍將校佔據,加上西涼軍驕橫跋扈、橫行不法,王忠心想著,這亭長再當下去,遲早不是被餓死,就是要被亂兵殺死。

於是,他乾脆糾集了一幫鄉黨,從軍投奔到了西涼軍將校的楊定麾下。

憑藉個人的能力,王忠這個小亭長在楊定麾下倒也是混得風生水起,甚至還得到了軍將楊定的青睞,被提拔到了楊定的身邊充當親兵護衛。

去歲,楊定、董承、宋果等人起兵誅殺李傕,王忠就被楊定委以重任,前往橫貫馳道截殺李傕手下的智囊李儒。

結果,雖然人沒殺成,但幸好楊定等人的起兵大事成了,王忠憑藉文過飾非的本領,也水漲船高混上了軍中百人將的位置。

就在王忠以為憑藉楊定的關係,能夠在軍中大展手腳的時候,楊定和董承大敗於李傕之手,連西京長安城也都在轉眼之間就被朝廷拋棄不顧了。

所幸,王忠在大敗之時,見機得快,糾集了一些手下投降也及時,很快就被李傕收編為自家的兵卒,加入到了李傕的大軍之中。

因為李傕元氣大損,為了聚攏人馬、籠絡人心,不得不大肆封官加爵,因此王忠雖然是降卒,手下也只剩下幾十名殘部,可反而被李傕授予了軍候職位,名義上能夠統領一曲兵馬。

於是,就在王忠準備死死抱住李傕這根被人怎麼扳也扳不倒的大腿時,李傕卻出人意外地倒下了。

李傕大軍繼續追擊東狩的天子,結果被河東弘農聯軍大敗,狼狽逃回了長安,士眾離散,兵糧匱乏,昔日人口稠密的長安城幾經戰亂也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李傕只能夠在長安城中苟延殘喘,連帶著麾下計程車卒也要缺衣少食地熬過冬季,為此又凍死、餓死了不少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