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鳥返故鄉狐首丘(第2/2頁)
章節報錯
“兗州的曹操和河東並無爭地之急,若是真的想要聯合袁紹,攻滅河東的話,只怕一早就出兵叩關了,也無需一再遣使,威逼利誘了。”
“所以詡是認同戲祭酒的論斷,曹操得到天子之後,只會與河東結盟,轉向東顧,鞏固經營兗、豫兩州的根本。”
“日後或許會再擇機削減將軍的名爵,利用朝廷名義來掣肘將軍,但那也是日後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若是將軍解決不了當下關東、關西的困境,曹操在中原之地也守不住天子和朝廷,那天下局勢必然要天翻地覆,今日之事也要另做別談,擔憂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至於退袁紹之兵,戲祭酒確實是有些臆斷了。河內地處要衝,以往關西兵盛,張楊孱弱,河內可以作為緩衝之地,袁紹也不急於攻取。可是現下關中大亂,張楊已滅,鄴城瀕臨河內,勢必要據為己有,方能夠心安對外。”
“戲祭酒認為河內堅壁清野,袁軍無虛可趁,就會退兵,這一點詡不能附同,竊以為當另尋別策,方才能夠退袁紹之兵!”
“文和公,可有良策?”
閻行聽完賈詡的話,暗自感嘆薑桂之性,老而彌堅,賈詡雖然年過半百,但是歲月沒有削弱他的智謀,他的思維依舊敏捷,眼光同樣銳利,這也讓閻行多了一份期盼,想要知道賈詡在退袁紹之兵上,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建策。
賈詡對關西諸事顯然要比關東更諳熟,在關東的建策上,他對袁紹勢力的認知未必要比戲志才更深遠,本來是不想置喙的,只是剛剛已經表明了態度,卻是不好再婉拒閻行的請教。
他想了想,斟酌許久才沉吟著說道:
“眼下在河南尹,能夠涉足的勢力就有河東、鄴城、兗州三家,宛如鼎足之勢,合縱連橫,互相掣肘連結。既然曹操想要借袁紹之勢奉迎天子,袁紹想要借曹操之勢攻取河內,那在退袁紹之兵上,將軍不妨想一想,能否也借一借曹操奉迎天子之勢。”
“借曹操的勢?”
閻行摸著頜下的短髭,喃喃說道。
···
和賈詡經過一番交談之後,閻行在處理關東的困局上已經有了明顯的決斷趨向,雖然最後在退袁紹之兵上,賈詡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策略,但他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思路,也許接下來河東也可以從曹操奉迎天子一事上,借一借曹孟德的勢。
談話末尾,想到了要將天子和朝廷讓給曹操,以及聯想到了曹操歷史上的種種成就,閻行還是不禁有些擔憂,只是內心的這種擔憂此刻卻不能夠表達出來,他只好重新落座,苦笑著對賈詡說道:
“此事回頭想想,還真應了前漢揚雄‘六國蚩蚩,為嬴弱姬’那句話,行聯合段公,遠攻李傕、郭汜等強敵,近平楊定、張繡等叛亂,良臣猛將輪番上陣,最後贏得天子,卻也鬥得關中大亂,諸將或滅或傷。
“各方前後鏖兵,耗費錢糧以億萬計,現在倒好,讓他曹孟德趁虛而入,花了幾萬石糧草、折損了幾百兵將,就輕輕鬆鬆迎走了天子。”
“這曹孟德若在治世,行看當個能臣也太可惜,不如去當個商人,定能成為陶朱、猗頓這樣富比王侯的大商人!”
看到堂堂的驃騎將軍毫無威嚴,在自己面前像個普通人一樣抱怨著,口出忤逆之言,渾然不覺。任性地將天子比作一樁奇貨,將掃平強敵、奉迎天子、朝廷東遷等一樁樁關係到天下大勢的事情說成是市井商賈錙銖必較的事情。
嚴肅如賈詡,也不禁老臉一綻,笑了起來。
只是輕笑之後,想到河東、鄴城、兗州這三股勢力在這一次角逐中,曹操本身實力不是最強,甲兵也不是最利害,可卻能夠善於利用和袁紹的親近關係,借勢生勢,造成這一番大聲勢來,而後續奉迎天子所操作的手段也堪稱高明,幾乎是無懈可擊。
賈詡不得不在心中感嘆,這位兗州之主,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啊!
閻行自嘲完之後,一直將目光投向賈詡,此時察覺到賈詡臉上輕微的變化,閻行不禁問道:
“文和公擔任侍中,宮省要職,天子若歸兗州,不知文和公,又將何去何從?”
閻行的話很直接,在賈詡來投時他的態度就已經表露過,此時也是昭然若揭,這不由又讓賈詡沉默起來,他低下頭,想起了那一夜,蟄伏多時的少年天子那一抹揮之不去的鋒芒。
“侍中公若走出這一道殿門,朕可能就不會是天子了,但你也永遠不會再是漢臣!”
多好的年華,多好的聰慧,可惜了!
再抬起頭時,賈詡的目光中透出一股年歲浸染過的睿智和決斷。
“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詡老朽,願留駐三河,不復往東矣!”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