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完賈詡之後,閻行已經下了決心,但接下來的兩日,閻行還是在等河東嚴授的書信。

幸好安邑距離澠池也不遠,到了第二日,就要安邑快馬送來了嚴授的回信。

嚴授的言辭一向切峻,也不顧忌直諫的後果,但此次他在信中沒有說明態度,卻絮絮叨叨跟閻行說了一堆有關後方糧草輸送、民夫徵召的事情。

他說道,三河各地的秋糧已經陸續收上來,或入庫儲存,或輸送前線,但是河內、弘農今歲農事都受了兵事的影響,河內郡內原本富庶,還有餘糧可以支撐,但弘農卻是和河南地一樣,要依靠河東的糧草賙濟了。

弘農經過段煨出兵、張琰叛亂、河東平亂一系列事情之後,臨時擔任弘農太守的賈逵就算再能幹,也變不出再多的糧食來填補需求,亟需河東輸送糧秣進行賑濟。

河南地在裴潛、楊沛招攬流民、推行屯田後,本來是可以慢慢自給自足的,但是在天子還於雒陽之後,雒陽城中人口迎來了一輪巨大的膨脹:跟隨天子抵達的朝中大臣、後宮內侍、百官家眷、奴僕賓客;應徵奉詔從關東各地趕來的名士才俊、州郡使者、工匠民夫;欣聞天子還都、漢室中興,踴躍歸附的流亡士民;成群結伴、返回故鄉桑梓的原河南尹治下的民戶······

天子百官等一大群權貴之家不事生產,反而需要俸祿供奉,使者遊士、工匠民役,也不會生產糧食,而不久前歸附的流亡士民,剛剛被安置下來,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多少糧食產出。

本來還有荊州劉表這個外鎮可以供應一部分糧草,但在袁紹、曹操出兵之後,劉表這個漢室宗親也可以毫無顧忌地上表說明兵戈擾亂,道路不靖,從荊襄輸送到雒陽的糧草只能夠暫緩供應。

供不應求,產出和需求嚴重不匹配,配合關東兵戈再起的訊息,糧價迅速飛漲,這也是人心惶惶的一大原因。

為了抑制糧價飛漲,河東需要大規模輸送糧食前往雒陽。

再加上上郡、西河的額外支出,關西、關東前線的軍糧鉅額消耗,今歲河東兩季收上來的糧食,消耗得飛快,用不了多少時間,各處庫癝就會全面告竭。

眼下是七月底,嚴授給閻行算了一筆賬,維持眼下的局面,河東的糧草支撐不了三個月,減少一面的戰事,河東的糧草可以撐到年底,如果閻行停止兩面的戰事,那麼河東就還有餘糧可以用來防止明年的春荒。

如果這些都不能做到,河東盛產大棗,時下已經接近收成的季節,嚴授建議將今歲收成的大棗充作軍糧,閻行每天以身作則,和士兵們一樣,都吃大棗,那麼河東的糧草就可以維持三個月,或許是四個月。

看完書信,閻行不禁苦笑,若到了全軍將士都在一邊吃大棗,一邊和敵軍鏖戰的時候,那幾萬大軍離軍心大亂、不戰而逃也就不遠了。

這算是嚴授不表態的表態吧。

閻行創立基業以來,到目前為止,執政還算賢明,但有三樁事情,都遭到了眾多臣下的反對,一樁是編練舟師、一樁是組建校事,最後一樁是廢黜天子。

前兩樁事情,閻行都力排眾議,做下來來,最後這一樁事情,閻行思來想去,卻是還不敢去做。

既然如此,那就讓不能廢黜的天子,去攪動關東的局勢吧。

···

八月初,閻行率軍返回雒陽城,全城戒嚴。

閻行在驃騎將軍府,親自接見了兗州使者王必,闡明兩家會盟、議和退兵、奉迎天子之事,王必大喜,心知事不宜遲,當日就派遣手下趕回兗州稟報曹操。

早就在昌邑翹首以待的曹操得報,連夜召集荀彧、程昱、郭嘉、董昭等一干謀臣商議,眾人推定河東已經力竭,為防止奉迎天子夜長夢多,必須在八月底之前,出兵迎走天子。

於是,曹操一面派遣使者快馬返回雒陽接洽,一面親自率軍離開兗州,加速趕往昔日險象環生、遇難呈祥的中牟縣。

雙方最終商定,八月中旬,曹操、閻行共同覲見天子於滎陽境內的虢亭。

十三日,夏侯惇率軍撤出滎陽、敖倉二城,退往隴城,臨走時按照曹操軍令,留下了五萬石軍糧。

十四日,翟郝、魏鉉出兵查探滎陽、敖倉二城,在發現曹軍遵守承諾,退到隴城之後,也在兩城重新插上閻行軍隊的旗幟,象徵性地收復了兩城。

對於城中曹軍留下的軍糧,翟郝、魏鉉害怕有詐,簡單察看後,沒有輕動,而是繼續封存在府庫之中。

十五日,閻行率六千歩騎,護衛天子大臣、宮人家眷一干車騎隊伍,進駐滎陽境內的虢亭。

同日,曹操也以族弟曹洪率兩千步卒為前導,自己統帥六千兵馬繼後,先後抵達滎陽虢亭的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