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鐵騎聲聲催號鼓(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于禁身為一名統兵的武將,而且是一名憑藉軍功一步步從軍中小卒升上來的武將,他對沙場克敵、建功立業,是存在著一種強烈的積極情感的。
但是,他依舊要服從來自州中的軍令。
曹操最近下達的軍令,就是要將兵馬壓迫到河南守卒的家門口,在不直接進攻城池的條件下,依舊要讓雒陽方面感受到來自兗州方面的巨大壓力。
這是為了便於兗州的使者從雒陽城中攫取到更多的政治利益,但是關於這些東西,曹操卻不會明說。
只是底層計程車卒也是人,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想,面對不明就裡的進兵,他們會焦慮不安,會思念家人,也會滋生不滿情緒,而如何協調好來自上級和下級的壓力,這就需要身處軍隊中的于禁不僅以軍法御眾,還要以恩義安撫好士兵。
這讓于禁大感棘手的同時,也更加小心謹慎,當然這也是曹操軍令中三令五申的事情。
王必的出使雒陽雖然有了進展,河東也做出了給曹操和麾下文武加官進爵的善意,但是在奉迎天子上卻依舊不願意鬆口,王必能夠暗中察覺到了戲志才等人想要拖延時日的意思。
也許河東的善意只是為了拖延時間,或者是為了迷惑曹軍,達到攻其不備的目的。
對此,不僅兗州州府有所防備,于禁也能夠從曹操的軍令中看出一些端倪來。
畢竟,河東在關東面臨的壓力其實也沒有兗州預想中那麼大,擁有荊襄劉表勢力的南陽郡與潁川、汝南郡在分界上犬牙交錯,這就註定為了保障大軍側翼安全,兗州不可能會在豫州的方向出動大軍來同時威脅雒陽。
加上之前一直寄予厚望的河北大軍也只是在共縣汲縣一線進駐對峙,絲毫沒有搶先發動進攻的跡象,這也就讓河東方面感受到的壓力大減。
河南尹東面至少還有成皋、旋門關等關隘扼守著東西要道,所以雒陽城雖然也感受到了壓力,但還不沒有急迫到需要仰人鼻息的地步。
至於,河北的大軍為何只是進駐共縣汲縣一線,卻不對河內進攻,于禁也不清楚,或許是主將夏侯惇所說的氣候酷熱,河北正厲兵秣馬,準備到入秋後再大舉進攻,或許是河北大軍也像兗州軍一樣,都在等著盟軍先與雒陽敵軍死磕,然後再趁虛用兵。
這與當年聯軍討董的時候,何其相似!
于禁在馬上暗自想道,而將他從紛雜思緒中抽離出來的,是一陣清脆的馬蹄聲。
驅馳前來的是曹軍中通報的騎士,這表示從中牟出發的輜重車隊,已經進入隴城境內了。
于禁連忙下令麾下的五百士卒加快腳步,前去接應己方的輜重車隊。
步程不出五里地,于禁就和兗州的輜重車隊碰頭了。
護送糧草輜重的,是曹軍將校中的新秀,山陽人李典。
李典是山陽鉅野人,他們李氏一族在當地,是有名的豪族大姓。兗州內亂的時候,李氏一族是旗幟鮮明地站在曹操陣營這一邊的,李典的從父因為拒從叛軍,死於呂布軍之手,從兄李整則繼續率領家兵部曲協同曹軍作戰,擊敗了呂布軍隊,為曹軍奪回兗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怎奈為曹操立下大功的李整不幸英年早逝,這支由李家子弟、族中賓客組成的部曲,就轉交到了從弟李典的手中,年僅輕輕,不過二十出頭的李典從而一躍成為了曹軍將校中的新秀,被曹操擢為潁陰令、中郎將。
這一次,兗州大軍用兵河南地,李典也帶著李氏部曲從徵,主將夏侯惇大手一揮,就將為前軍于禁部輸送百車糧草的重擔,交給了李典所部。
於是,接到軍令的李典在準備就緒後,就帶著五百由族中子弟、賓客組成的部曲以及三百民役,從中牟出發,押送著一百輛滿裝糧草的輜車,一路往隴城而來。
輜重車隊與于禁兵馬一碰頭,李典不敢託大,立刻就拍馬帶著一隊親兵,上前與親自前來的接應的于禁相見。
雖然李典還掛著中郎將的頭銜,名義上要比擔任平虜校尉的于禁還高,但是他這是承從父、從兄蔭庇得來的,曹操之所以表他中郎將的頭銜,只是為了讓他名正言順地統領李家的部曲為幕府效力,一旦出了李氏部曲這個範圍,他這位中郎將在曹軍之中絲毫沒有一點影響力。
而於禁則是實打實在沙場拼殺出來的軍功校尉,在曹軍之中頗有威望,此時又是率領前軍的軍將,必須格外重視。
于禁見到李典拍馬而來,也沒有怠慢,隨即策馬而出,與李典在馬上以軍禮相見。
兩人寒暄幾句之後,于禁也不贅言,當即就下令自己的部下列隊掉頭,在前方為李典的輜重車隊開路,于禁則帶著一隊親兵,留在了輜重車隊之間,與李典並轡而行。
身處在輜重車隊之中,于禁能夠更近距離地觀察李氏部曲這一支在曹軍中特殊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