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陛下不能相活邪(第2/2頁)
章節報錯
董承拙略的表現自然讓帳中之人心生不屑,但今日若是連天子想要保下的人都被這些驕兵悍將給殺了,那天子的權威必將蕩然無存,接下來權威盡失的天子,勢必又會淪為這些驕兵悍將的傀儡。
有識的朝臣已經察覺到了今日朝廷與軍中將校對峙的危機根源,素有卓識的侍中劉艾不得不上前一步,越眾而出,出班慷慨陳詞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位將軍有所不知,此事並非陛下私相庇護,實是人情所繫,董將軍愛女已經入侍宮中,貴為陛下後宮貴人,董將軍乃是天子外家,忝為‘八議’之列,依漢家故事,其罪不當死!”
被侍中劉艾的“八議”打斷,閻行、段煨也一時噎言,兩人面面相覷後,自然是不懂這些律令援引的法理人情,只能沉著臉,聽著身邊幕僚戲志才、裴輯的人小聲地進行解釋。
少年天子見此情景,心喜劉艾隨機應變、慷慨陳詞的同時,也深知自己一方已經扳回局面,開始展現天子威儀,沉聲說道:
“諸公,依漢家故事,董承此事,當如何論罪,大可暢言,朕願恢弘先賢遺德,從善如流!”
天子一言即下,帳中的朝臣自然明白天子的心意,當即引經據典,開始名為論罪,實為開脫的論辯過程。
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張喜、太僕韓融、太常王絳、衛尉周忠等一眾朝臣侃侃而談,經過一番議政辯論過後,大致也贊同侍中劉艾的說辭,認為將軍董承論罪應該削去名爵,剝奪兵權,但是罪不當死,不應遭受大辟刑戮。
閻行這個時候,也弄明白了天子朝臣為赦免董承罪行,而援引的“八議”。
八議者,即周禮中的“八辟”。本朝崇儒尚禮,春秋決獄、引禮入律的先例眾多,“八議”也就作為法理,引入到了漢家的律法之中。
“八議”為: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賓。身在八議之中的人,犯罪以後,依照“大罪必議,小罪必赦”的原則,可以額外獲得優待,決獄之權也不在掌刑獄案件審理的廷尉手中,而是轉到了天子的手上,由天子召開朝議,與公卿大臣一同定罪論處。
董承將女兒進侍給了天子,天子還將董承之女封為貴人,董承的身份搖身一變,已經轉變成了天子的外戚,再加上他擁有護衛天子的大功,明顯就佔了八議之中“議親”、“議功”兩議,可以額外獲得優待的特權。
當然,公卿大臣多是飽學之士,為了展現朝堂議政的不偏不倚,除了援引“八議”之外,還援引了“十惡”。
十惡者,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三為謀叛,四為惡逆,五為不道,六為大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九為不義,十為內亂。
按照“十惡者不赦”的原則,矯詔屬於“大不敬”的惡行,不在“八議”赦免的範圍之內。
但是矯詔之事,乃是張繡、楊定等人首謀,董承乃是被脅迫起兵,不能以“大不敬”定罪,因此結合八議中“大罪必議,小罪必赦”原則,最終董承之事的論罪結果是,董承死罪可免,只需要交出兵權,剝去官職,作為外戚,他的爵位也依舊可以保留。
段煨暗暗咂舌,心想,自己坐而論道,果然不是這些朝中公卿的對手,須臾之間,不僅將自己咄咄逼人的態勢逆轉了,還在自己面前,堂而皇之地保下了董承,日後天子尋機再恢復官職,授予兵權,也不過是一紙詔書的事情罷了。
更為嚴重的是,自己就算有心想要反對,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除非真的與天子朝臣撕破臉皮,當場帶兵逼宮兵諫,否則還真奈何不了董承了。
想到這裡,段煨將目光轉向了閻行,在不知不覺之間,兵馬最為強勢的閻行,不僅是在兵事上,連在政事上,都已經成為了河東、弘農的主心骨。
閻行看到段煨詢問的眼光,他笑了笑,回了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
弄明白了天子朝臣搬出來的“八議”之後,閻行也知道今日除非自己強行動用武力,否則還真的沒有問罪處斬董承。
但閻行本來就沒打算殺一個失去兵馬、無足輕重的董承,相反的,董承為了保命,給自己選擇了一個最蠢的辦法,將自己與天子牢牢捆綁起來。
日後不管哪個權臣想要剪除枝葉,徹底掌控天子,對天子外家開刀,那都是必然之事。
到時候,就算是有“八議”的庇護,可被安上“十惡”的罪名,哪裡還能夠逃得掉。
不過,今日天子和朝臣的表現,也給原本打算化解此事餘波,儘快將天子遷往雒陽的閻行敲響了警鐘。
已經擺脫李傕控制的天子朝臣,可不甘心再成為某個權臣的傀儡,他們稍得喘息之後,在朝堂上,已經蠢蠢欲動了。
今日,就應當敲打一下少年天子和朝中大臣,給他們一個震懾,免得日後到了雒陽,還妄想著要再生出一些事端來。
閻行心念至此,雙目的鋒芒瞬間顯露,戟指著朝臣中的一人說道:
“此子協助楊定、張繡等人草擬矯詔,不在‘八議’之列,臣請命,以‘大不敬’論罪,即行大辟之刑!”想看的書找不到最新章節?咳咳咳,這都不是事兒,推薦一個公眾號,這兒有小姐姐幫你尋找最新章節,陪你尬聊!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